grandfather and grandson talking at summer park

罪咎感

Guilt

執筆者: 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7/2012

﹙之一﹚

小強自小就是一位很獨特的小孩,很有個性,非常內向。到了高中時,因為課業壓力,他變得抑鬱寡歡,整天待在房間,後來學校也去不成,因為他離不開他的房間,不吃東西,只喝水。醫生診斷他患有憂鬱症,按時服藥後,情況有好轉,但就在上了大學一年級後,和青梅竹馬的女友分手,他的情況又掉到谷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父母親把他送去醫院,住了將近一個月,休學在家一年。這其間,他換了一位精神科醫生,有了不同的診斷與藥物。在回學校後,情況雖有好轉,但只要是在重要考試前後,情況就愈變愈糟,甚至有幻聽,讓他更難集中注意力唸書,他的大學學位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很勉強的拿到。

出了社會後,花了比一般人長的時間找到一份工作。待業的過程中,充滿許多的未知與焦慮,情況還算過得去,但工作後,只要是交案件的截止日到了,他的狀況就不好,睡不好,沒胃口,會聽到不同的聲音,常抱怨很吵,常自言自語,脾氣暴躁,容易和人吵架,結果工作保不住,一個接著一個換。有幾次,他情緒低落,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口中喃喃自語,即使到了深夜仍舊四處遊蕩,最後是由警察帶他到醫院去的。就這樣他在醫院進進出出無數次,工作保不住,索性就留在家裡,是位典型的宅男和啃老族。表面上看來,好似風平浪靜,其實暗藏許多危機,他不僅沒定期看醫師拿藥,脾氣越來越暴躁,甚至有時還有暴力傾向,他的父母就常常得受他的氣,和拳打相向。

父母親深深自責,特別是母親,總認為是自己把小強生得不好,小強不看醫師沒關係,自己被打也可以忍受,只要還有一口氣在,要好好照顧兒子,因為母親認為只有她才可以給小強最好的照顧。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聖誕節的家庭聚會中,發生了令人婉惜的事情。當天因為家裡人多吵雜,小強在房裡受不了噪音,幾次要大家安靜都無效,在盛怒下,他拿著利刃,使勁朝著家人亂揮,他那可怕的眼神嚇壞了所有人,大家四處亂竄,唯恐成為受害者,當下卻只有母親勇敢制止小強的暴行,結果母親受了傷,被送進醫院,小強也被警察帶走。這次的事件母親又陷入深深的自責,她責備自己不該宴請賓客到家裡來敘舊,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身上的傷,不是受了驚嚇的客人,而是和她一樣待在醫院裡正在接受精神治療的小強。

以上杜撰的故事,是一樁令人心痛的案例。雖是杜撰,卻可以在生活中看到活生生的例子。生了重病的小強,不看醫師按時服藥,若再加上內心充滿罪咎感的母親,後果是可以不堪設想的。罪咎感可以讓一個心生歹念的人,懸崖勒馬;它也可以矇蔽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讓人無法做出合宜的決定,若再加上家中有特殊需要的人,那情況就更糟了。(待續)

﹙之

上次提到小強因為患有重度的精神病,她的母親有很強烈的罪咎感,認為是自己害了小強,沒把他生好,相信只有自己才可以給小強最好的照顧,也礙於母親認為精神病是不光彩的疾病,難以啟齒,又沒有意識到看病的重要性,最後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小強有了暴力傾向,傷及母親,小強才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

其實,罪咎感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的,這感覺不見得是負面的,它可以幫助想犯錯的人或是已經犯錯的人,回歸正路。但,它也可能正悄悄的,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正支配著一個人的行為。所以罪咎感是一種感受,沒有對錯,完全端看人們如何去處理它。

提高自覺性

當不管做什麼,自己心中很難有平安,或是心中常因他人的言語或對待感到不平靜,可以先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心境,聆聽心靈的聲音,有沒有什麼感受是特別強烈的。若發現是罪咎感在作祟,就選擇去面對它。

小均是一為單親母親,和兒子相依為命,她始終覺得對不起兒子,都是 因為離婚使得孩子沒有正常的家,沒有父親的疼愛。一直以來,不管兒子要什麼,小均都盡量給予,以彌補心中的缺憾。多年來小均疲於奔命,兒子並沒有心存感激,還反過來責備母親,沒有考量他的需要,逕自離婚,讓他沒有享受到有父親的好處,物質生活也沒有其他人優渥。兒子的指責,讓小均更自責,更無奈,若不是心理諮商師的幫忙,抽絲剝繭,小均可能不曉得,她正被自己的罪咎感所矇蔽,無法看清事實,完全沒想到,或是考慮到兒子的青少年特性造成他會有情緒不穩定,自我為中心,責備他人的傾向。

勇敢面對罪咎感 、建立新思維

勇敢去發掘為什麼會有罪咎感?它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會有這樣的感受?一般來說罪咎感來自於自己的期望,如期望生一個健康的孩子,期望建立一個有爸爸、媽媽的健全家庭。雖然這些期望並沒有錯,但一旦期望沒有達到,內心的自我對話充滿自責時,就要去檢視根深蒂固的想法,開拓看事情的視野,明白原來世界可以很寬廣,可以和自己原本的想法不一樣。如當感到對不起孩子,沒把孩子生得健康、聰明、美麗;對不起孩子,因為離婚使得孩子沒有健全家庭,可以挑戰自己的想法,試問自己難道健康,聰明,美麗,有健全家庭是通往快樂幸福的必要條件嗎?還是仍有其他的方式?這個心靈對話的過程,會帶領自己對現有的狀況有更寬廣的看法,有新的洞察力。

處理它

接受現有的狀況是一大突破,接下來的還要進一步去處理它。若孩子的不健康源於自己的疏忽,要試圖來原諒自己。也只有在原諒自己的情形下,才比較不會因他人的指責而心虛,只想一味地彌補,讓他人予取予求。

當被人責罵時,要有能力分辨不正當、不合理的指責,像小均可以不用完全接受兒子的指控,小強的母親可以不接受他人 的異樣眼光,努力設立健康的心理疆界,才不會常被罪咎感或他人所駕馭。

若仍是走不出來,要尋求專業幫忙,用積極健康的態度來處理心中的罪咎感,盡所能與人發展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

Jul 2012

Exit mobile versio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