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 and daughter

母女之間-迷失   

Mothers and daughters: Growing apart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3/2007


「我不在乎畢業後我們是否能在一起。只要現在我們在一起快樂就好了。」小均(化名)很篤定的道出她心中的想法。小均是大四的學生,媽媽是在得知小均可能會被退學,才知道她的交友狀況,母親一定要她在放假回家時,看看心理諮商師,以正視她的交友問題。

小均四歲和母親移民美國,爸爸則是當空中飛人,每隔幾個月會來美和家人相聚幾天,短暫的相聚,並沒有讓家人更珍惜在一起的時間,家裡氣氛往往讓人覺得快要窒息,因為爸爸喜歡管東管西,媽媽則嘮嘮叨叨爸爸的不是,搞得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爸爸走後生活雖然回歸平靜,但往往小均的惡夢就此開始。她要忍受媽媽的暴躁脾氣,媽媽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輕的話,只要忍受她咆哮的聲音;嚴重的話,她就得忍受母親的毒打,或心愛的東西被扔掉,最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學校的作業是觀察卵如何孵化成小魚,小均不記得是什麼原因使媽媽生氣到把她的小魚倒進馬桶沖掉了。那一次,小均決定不原諒母親,但又想到母親一個人要照顧她,很辛苦,爸爸又不在,媽媽很沒有安全感,她決定要再原諒媽媽一次。但媽媽卻越來越嚴重,對她的體罰,有增無減,在她都已經是高中生的時候,還是會遭受母親的毒打,她總是要穿衣服把身上的傷痕遮掩起來,免得被其他人看到,給媽媽添麻煩。那時還好有貼心的男朋友麥可(化名)幫她敷藥,聽她傾訴,否則不曉得怎麼過日子。也是從那時候起,小均認定朋友比家人重要,而她不再原諒母親,因為過去原諒母親的理由,已經不足以抵償母親對她造成的傷害。

「我要盡我所能離家越遠越好。」小均在高中的時候就已決定大學要到東岸去求學,原因無他,只有一個目的:和母親離得越遠越好。到了大學後,小均簡直是斷了線的風箏,常是音訊全無,只有要錢時,才會打電話回家。朋友是小均的生活重心,只要有男人對她獻殷勤,她會全心全意的和對方交往,在短短幾年中,小均已經不知換了幾個男朋友了。她完全享受在被愛的感覺中,不在乎一次又一次的失戀。她也不覺得自己需要心理諮商師的幫忙。

遇到這樣的案例,常常讓人覺得心痛與無奈,特別是像小均這樣的案主,因為是經由母親的壓迫而來見心理諮商師,沒有自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所能做的極其有限,只能在短短的諮商過程中,一再強調安全性關係的重要,鼓勵小均持續尋求專業幫助外,實在使不上勁。我也鼓勵母親接受諮商輔導,母親的改變或許可以喚回迷失的女兒。這樣的案例這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整個大環境的不景氣,家庭無法在一起,父母越來越多成為空中飛人,家庭中每個成員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問題也層出不窮。小均的案例只是冰山中的一角。身為父母的一定要三思,事先想好權宜之計,要能臨機應變,如果能及早防患,可以免去日後許多麻煩。

Exit mobile versio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