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特殊兒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11/2013
(之一)
瑪莉垂頭喪氣,無精打采地坐在診療椅上,很挫敗無力的分享著她正面臨的難處。她的八歲女兒,長得甜美可愛,人見人愛,但是在學習上總是讓瑪莉傷透了腦筋。打從幼稚園開始,女兒會用盡不同的方法迴避她不想要做的事,她會用要去洗手間、肚子餓、想睡覺、這裡痛、那裡痛為藉口,不坐著聽老師講故事,不坐好吃東西。那時女兒還小,瑪莉覺得這一切都是符合年齡的適當行為,即便如此,瑪莉還是去上了親職教育的課,在課程中學習如何引導小孩把心裡的話講出來,而不是隨便找藉口迴避自己不想做的事。 待女兒稍長,學校老師向瑪莉抱怨,女兒會擅自離開座位去做她覺得合理的事,如去看同學如何做作業,幫某位同學撿掉在地下的東西,聽起來是合理的理由,但卻沒有遵守老師在班上所定的規矩,也就是沒有經過允許不得擅自離開座位。不僅這樣,瑪莉也發現女兒常常閃神,問她一些已經滾瓜爛熟的問題,她會突然間不知所云。很多事情要教很多次也不見得會記得,如吃完東西要擦嘴巴、起床要穿衣服、從外面回來要馬上洗手、寫完句子要句點,這些事情已經耳提面命多次,卻仍然記不住。或是剛剛才提醒她不要做的事,她立刻就犯了,好像完全沒有聽到父母的諄諄教誨。寫作業時,會跳頁寫,作題目時也不是一題題的做,常常會省略掉一些題目,事後她會告訴母親這些題目都會做,只是當時沒看到。
最近讓瑪莉傷透腦筋的是女兒的畫畫課,她沒有辦法依樣畫葫蘆,老師要她畫的圖案,和她自己畫出來的圖案,相差甚遠,這才讓瑪莉警覺到或許女兒眼睛所看的世界和一般人不一樣,這也讓她想起女兒寫字常常左右顛倒,或許這些都有關聯;因此瑪莉決定帶女兒去看醫生,評估結果是女兒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傾向,也有一些學習障礙。這些評估結果都不是瑪莉所期望的,她常常忘記女兒不像一般人,需要特別的耐心、愛心才可以學到東西。每當她教女兒功課的時候,若是講了很多次了,或是同樣的東西已經教了超過一年以上了,女兒仍舊不知所云,這時瑪莉就會很氣餒,很容易發怒,對女兒咆哮,丈夫因為這些狀況,也對瑪莉非常的不滿,常常搞得夫妻關係非常緊張,丈夫嫌瑪莉沒有愛心沒有耐心,瑪莉也埋怨丈夫沒有盡本分,讓教導孩子的責任全在她身上,全家愁雲慘霧,讓瑪莉心情常常跌到谷底,更別說還要照顧其他的孩子,或是專心工作了。這一串惱人的問題,趨使瑪莉為自己的緣故,尋求專業的幫忙。 以上的案例其實想讓讀者看到,家庭裡面有一位學習較遲緩或是特殊需要的孩子,可能會讓整個家庭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非常的緊繃,夫妻關係有時候也是劍拔弩張,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身體很容易會生病,精神狀況也會不好,人際關係惡化,虐待兒童,夫妻離婚率都會相對的提高。(待續)
(之二)
上次提到瑪莉因為女兒學習上的遲緩,非常困擾,不僅親子關係出現問題,連帶的夫妻關係也陷入僵局。 其實在許多有特殊兒童的家庭裡,常常都會有一段適應時期,適應期可長可短,完全視家人的態度、孩子的需要有多大、還有彼此間的互動關係有多好來決定。 首先,父母親的態度非常的重要,如果父母可以用心觀察,早一點發現孩子異於常人的地方,就可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就像案例中的瑪莉,她是個負責任並且用心的母親,她可以將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中所面對的困難,蛛絲馬跡串連起來,然後提供給專業人員來評估,這些第一手的資訊對診斷非常有幫助。特別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孩來說,如孩子過於好動,無法遵守班規,不能聽老師的指示,注意力不集中,隨便亂走動,或是做白日夢,做事情都慢半拍,許多時候一些父母親將這些行為表現視為小孩的特性,認為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甚至把長久不尋常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時,很容易錯過可以及早幫助孩子的好時機。如果能像瑪莉一樣趁早向專業人員尋求諮詢或協助,可以省去走許多冤枉路,讓自己和孩子的日子都比較好過。 雖然許多時候經過專業人員評估以後,知道孩子有特殊的需要,但是這只是理性上的認知,在實際生活上,特別是情急之下,常常會忘了要用額外的愛心與耐心來對待孩子,父母容易在情緒失控後,對孩子吼叫,甚至出手打孩子,然後事後自責後悔,如果夫妻感情原本就不好,再加上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又不一致,那真是雪上加霜。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支持網路一定要非常的健全,健康的支持網絡包括: 一、有好的醫療團隊,家庭醫生,治療孩子的專科醫生,談話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行為治療師,在有需要時,尋求這些專業人員的幫忙,讓他們來指點迷津,可以讓許多迷惘的父母親在幫助孩子上面有一個方向,有一個著力點。 二、要有可信賴的親朋好友,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及時伸出援手。有時在教養孩子上,感到氣餒無助,或是和配偶在管教上意見不合,這時若是可以向信任的人傾吐心中的無奈,對方又可以用心地聆聽,絕對有助於緩和心中波濤駭浪的情緒,讓自己心情恢復平靜,重新得力,再回到崗位上繼續加油努力。 三、參加社區中的互助小組,可以從有類似經驗的人中,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並且從小組分享中彼此得到安慰、鼓勵或是彼此借鏡。 四、夫妻間保持良好的溝通非常的重要。不需要等特別的事情發生以後才想到要溝通,若平常就建立好溝通的管道,夫妻時常有優質的時間在一起,生活中的擔子才可以彼此分擔。有效的雙向溝通可以知道彼此想法的相異,讓原本已經很棘手的問題,經由兩人有建設性的溝通,共同找出折衷的方法。若是無法溝通,最好找信任的人或是專業人士來幫忙,這樣全家人才可以一起共度艱難,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成為家中的祝福和凝聚家人彼此關係的力量來源。
Nov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