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children showing usa flag

小留學生的生活適應       

Adjustment of children immigrating to USA                                

執筆者 :陳潔心

出版日:  2/2014
 

(之)

安弟在七年級時跟著父母移民來美國,父母在國內時都是英文老師,安弟英文基本上聽說讀寫都沒有太大困難,原本父母以為既沒有語言上的問題,要適應新環境對安弟來說應該不需花太多時間和力氣,沒想到一晃眼已經三年,安弟也從初中生成為高中生,但他在學校仍然常覺得格格不入,甚至會找一些理由和藉口表示不想上學,父母雖不想給他太大壓力,但是看在眼裡也覺得著急,不知如何是好。

與安弟不同,蘇菲又是另一種狀況下來到美國,經商的父親因為想讓她從小與國際接軌,在八年級時讓她獨自來美國,住在美國寄宿家庭,讀的是私立中學,個性獨立自主的蘇菲知道父母的安排用心良苦,也花費不貲,所以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努力在英文下苦功,除了上學時間不說,回家以後也儘量花時間與寄宿家庭相處互動,就是為了要快速融入美國生活。在課業上,因為語言的關係,她得比一般同學多花許多時間和精神才可以在每一科目都維持A的好成績。雖然外在看起來蘇菲在學業生活上都挺上軌道,適應得很不錯,但是在另一方面, 她卻覺得自己一直處於緊繃狀態,不知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能撐多久……

近年來愈來愈多低齡中國學生來到美國,從高中、初中,甚至小學,有些是隨著家人移民,有些則是隻身一人前來的「小留學生」(後文統稱小留學生);全家一起來的,因為有家人當後盾,自是多了些安全感,但是無論如何,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轉換一個全然陌生的新環境,都不輕鬆。即使在一般的情境下,青春期的身心發展與變化,就足以讓青少年本身充滿衝突與掙扎,再加上文化、語言、學習環境及體制的改變,讓原本想像中應該會多彩多姿的生活,卻成了孤單、徬徨、無奈甚至衝突。

「自我認同」是青少年階段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他們常有的內在對話是「我是誰?」,對自己的認識除了來自於個性、興趣及性向等個人特質之外,家庭、同儕、社會及文化環境,也是很大的變數,特別是同儕影響,對青少年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對中學來美的小留學生而言,所面對的挑戰特別艱鉅。

一般人會有個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把孩子送來美國英文就會進步神速,但是事實上對多數的小留學生而言,語言都是必須克服的一個障礙,尤其剛到美國初期,因為語言的限制,不管在課業學習或與老師、同學交流都格外費心力,學業成績不如以往之外,連帶而來的挫敗感,也很容易讓小留學生失去信心。

(之)

上次談到愈來愈多的中國小留學生來到美國,青春期的他們,因處於自我認同發展的階段,再加上外在環境的變動,所面對的衝擊及挑戰格外艱鉅。

除了語言的障礙,在社交上,因為成長背景的差異,小留生與一般當地同學互動時,也會有格格不入的感覺。不論古今中外,青少年很容易因著次文化而形成一個個小團體,這樣的青少年同儕團體具有約束成員及提供情感寄託的功能;然而,小留學生外來者的身分,若無法成功融入同儕團體,就很容易被排拒在外,尤有甚者更慘遭霸凌的噩運。所以有些小留學生自然而然也形成自己的小團體,畢竟相同的背景,讓他們容易彼此理解,互相支持,減低在異鄉的孤獨寂寞感。少數適應不良,因結交不良朋友而沾染惡習,甚至被幫派吸收的,也偶有所聞。

文化及價值觀的衝突,對小留學生又是另一個衝擊,華人重視扎實的基礎教育,強調正確答案,但是美式教育強調開放式思考,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出國前只要成績好就是老師、同學心目中的「好學生」,但是在美國,體育、藝術或其他方面表現突出的人,更容易受到矚目;華人父母普遍對孩子比較照顧、保護,學術表現優異但平常「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不在少數,但美國教育孩子獨立自主,不要依賴父母……。中西文化種種的差異與衝突,一方面拓展了小留學生的視野,但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認同起了衝突與懷疑,內心不免經過一番交戰與掙扎。

適應美國的新生活,除了小留學生自身心態的調整與努力投入之外,身邊的父母長輩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半大不小的孩子,非常需要導師般(mentor)的陪伴與引導,關心、理解、尊重但又不過度介入。若是像安弟全家一起移民,父母可以試著了解孩子在學校及生活中遭遇了甚麼困難,先不要急著要求或給建議,而是以同理心及聆聽的耳,讓孩子知道父母可以理解他的處境並且與他站在同一陣線,並且詢問孩子需要父母如何幫助他,在適當時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議,與孩子分享討論,但最後仍尊重孩子的決定,不論是需要找家教、送補習班、參與課後活動、邀請同學朋友或到校與老師溝通,父母不站在第一線,但是全力支持與陪伴,切勿因心急而苛責或積極介入,如此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孩子可能會更挫敗、沮喪、產生負面的自我認同(「我不行」、「我就是什麼都做不好」、「大家都不喜歡我」、「我不適合美國」),甚至關上心門、封閉自我。

如果可以在華人團體、教會中找到曾有過類似經驗的人做分享交流,幫助孩子明白這是人生的一個歷程,雖然過程中有困難、挫折,但是若能勇敢面對,就能體驗到更豐富的生命經歷,其中的學習與成長,都會成為人生的養分與能量,不至於白白浪費走這一遭。

假如你身邊有機會接觸小留學生,不管是親戚朋友或同學,也請別吝於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只要多一些些的關心,就能產生正向的改變,帶來生命的不同!

 Feb 2014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