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單親

Single parenthood

執筆者:蔡欣 Mary Tsai, LMFT

出版日: 3/2009

話說單親(一) 

單親就是一個人要處理整個家庭大大小小、裏裏外外所有的事情卻沒有伙伴。想想一個家需要一份收入維持家計,對外要處理各種保險、稅務、帳單,以及有關孩子學校、保姆等細節,還要幫助子女的功課、學習、課外活動、交友外加心理情緒的需要,更別提一天三餐和生病看醫生等等;對內還要打理、清掃、洗衣、燒飯,一天不能省,若是水管裂了、暖氣壞了、屋頂漏了、馬桶不通了,更是這一個單親的完全責任,這其中的艱難辛酸實在不是外人所能想像的。

隨著電腦銀幕上變換的數字,明月的十指不停在鍵盤上飛躍配合做出一份份的年度會計報表,眼忙手忙,其實她心更忙,時時瞄著銀幕右上角的報時,想找機會打個電話,都四點十分了,不知林太太給振安吃藥了沒,希望她別又給振安喝牛奶,抗生素和牛奶不和,她總沒留意,同時看著七個孩子,照顧不過來,真希望老闆出去一下,可以打個電話提醒林太太,明月手雖沒停,但心裏真是著急。

兩年前,明月那個去中國大陸創業的丈夫,寄來了封電郵說要離婚,希望明月能”諒解並合作”。這個晴天霹靂當頭罩下,在那第三者的監控下,毫無轉圜餘地,明月在還沒清醒明白怎麼回事前,就變成了”單親”。振安剛滿三歲,對方控制得緊,前夫老來哭窮,贍養費低到不能再低還經常三拖四欠的。明月在美國沒有學位,找工作極不易,賺的錢常常是三分之二付了保姆。保姆人很好,但收得孩子多,自然不會像自己那麼細心、週到,明月注意到振安過度的安靜、不快樂和常常生病,動不動就發中耳炎,剩下的薪水看醫生吃藥都不夠,他爸爸那幾百塊錢如果不來,明月常覺得日子要過不下去了。好在三個月前,經朋友介紹進了這家會計事務所,待遇較好但工作奇忙,老闆也很盯人,但是在一番努力後,明月對重拾會計工作及使用電腦有了信心,她很珍惜這個機會,就只放心不下振安,有時太累一幌神,振安黃黃瘦瘦、悶悶不樂的小臉就出現在眼前,真叫她心痛又不安,尤其最近進入報稅季節,有時需要加班到晚上九、十點才接回疲倦的振安,看到他眼眶裏打轉的淚水,沈默的乖順,明月的心糾得喘不過氣來。

這便是作為單親所面對的最直接問題。但是除了經濟壓力,時間、精力的不足與透支外,還因為單親身份的特殊,常常成為社交範圍的邊緣人,活在陰影裏,孤單寂寞的感覺比誰都深刻,日常需要的幫助比誰都迫切。可是偏偏因為這一單親的身份,能交往的朋友也特別有限,有些人是不知如何跟單親相處,太多同情怕傷了單親的自尊,自然些吧,又怕以為是瞧不起;有些是提防著太多的接觸,深怕這個單親反成為"第三者"而讓自己也變成單親;也有些人覺得與單親家庭交往是一面倒的關係,只有付出,很不平衡…種種因素,使不止單親本身,連他們的子女在成長、社交和自我認知上都有了偏差,筆者在點出單親身份的困境後,將逐次探討單親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以及克服之道。(待續)

話說單親(二)

一旦變成單親,除了收入減少,相對的,托嬰的開銷卻增加,因為單親必需出外工作,孩子要請人看顧,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造成經濟上的困難,有這種情況的單親要花點心思,仔細做好預算,記下家中孩子和自己所需要的每一個項目,依重要性排列優先次序,量入為出計算可使用的每一分錢,研究看能不能減低開銷,例如送保姆很貴,那有沒有可能不是天天送,而改送到鄰居(省汽油錢)或親友處一、兩天;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改買沒有品牌但成份相同的產品等。

秋玲的丈夫一年半前撞了車成了植物人,醫生宣佈他已腦死,丈夫生前曾簽過同意書,不用機器幫助身體存活,所以第三天就把幫助心跳及呼吸的機器拔了,秋玲成了寡婦,一個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她本來是個全職家庭主婦,雖然丈夫生前保了壽險,幫助秋玲和三個孩子渡過了最悲傷痛苦的日子,但是,為自己為孩子為未來,她要站起來找份工作,給三個孩子一個安定快樂的家。秋玲找著一個看護老人的工作,清掃煮飯、替老人擦澡等,事情不難但很耗體力,一天五個半小時,加上來回車程,也挺累人的。回來秋玲還有一個家,三個孩子的飯食,待洗的衣服,清潔工作等着她。雙胞女兒還小,一心等著媽媽回家能像從前一樣,陪她們做小麵人餅干、給娃娃做小衣服、講故事等温馨的母女親密時間;兒子十一歲,期望能像從前一樣,由媽媽接送參加球隊、學打鼓、去團契等課外活動。秋玲下了班,趕到菜場買菜,一進門擁住撲上來的孩子,眼睛卻看到滿沙發地板的衣服、鞋襪、書本、玩具、蠟筆…桌上有Cereal盒子及沒吃乾淨的碗匙杯子…一屋子亂,心裏又急著趕緊燒飯,顧不得疲累,推開孩子繫上圍裙,開始又一輪的工作及責任,一旁孩子們可不依,哭鬧著找媽,他們不能明白,爸爸沒有了,媽媽還在,卻怎麼也像沒有了一樣?秋玲有時招架不了,把自己反鎖在車庫裏,放聲大哭:日子怎麼過呀?我一個人怎麼做得了這麼多事呀?

秋玲的困難是真的困難,但不是不能解決的,當她不再是專職媽媽時,自己和孩子都要明白並接受這個事實,孩子們開始要學習幫忙家務,養成自己收拾清理的習慣;其次將家事列表,讓每個人都負責他年齡能力所及的一些事,要求不要高,使每個人都有貢獻感、成就感和自由休息的時間。若能將做事設計成為遊戲那就更有趣,而且也能變成親子時間,例如每人發一個塑膠袋,用計時器讓大家在一分鐘內分頭去撿散落各處的同一類東西(譬如髒衣服、紙張、蠟筆等,依實際情況而定),看誰撿得多就有獎(譬如一個熊抱、一個故事、一晚在媽房間”露營”等),使工作趣味化,家人關係親近,有向心力、歸屬感,一舉數得。至於如果太忙、太累、或沒有心思設計這些遊戲式的家事,可以讓較大的孩子幫忙,如此可以增加大孩子的責任感和提高弟弟妹妹對他的尊敬,但記住你要在一旁”參與”,孩子才有興頭。(待續)

話說單親(三)

談過單親在經濟上和工作責任上的難處後,讓我們再由社交圈和教養孩子上,來看單親的苦與難。

雨虹和丈夫是在教會裏認識的,雨虹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經常在教會的各種活動中幫忙,而她的丈夫很偶然才會在教會出現一次,只有在追雨虹時,他曾經很熱心了一陣子,使大家都看好這一對,但結婚沒幾年,他就故態復萌,不再到教會去。不止如此,婚後,雨虹發現他們倆的生活習慣、價值觀、道德觀、個性、喜好竟然都相差那麼遠,雨虹為了孩子曾努力試著挽救婚姻,但最後孤掌難鳴,還是以離婚收場。

自她離婚後,雨虹發現自己好像是個肥皂泡掉在一盆浮了油垢的水面,涮的一下,所有的人都跟她拉開了距離。教會負責人客客氣氣的請她不需要再負責什麼活動,只是說”…我們歡迎妳繼續參加…”;至於老朋友最多的夫妻團,也不再是她所屬;為了怕人問起何以不再負責姐妹會,雨虹也以上班為由,避開與會。離婚是個人慘痛的遭遇,沒有預料到的是它帶來的身份改變,卻瓦解掉原來認為親近的人際關係圈子。單親的責任多了好多,擔子也重了好多,心裏的壓力、孤單、無力感劇增,但卻像受懲罰一樣的被孤立了。好在有兩三個教會姐妹是雨虹真正的朋友,她們沒有因為雨虹離了婚,成了單親而改變了對她的看法和態度,她們時常跟她聯絡,陪她聊天,安慰肯定,鼓勵雨虹,在能力範圍內也盡力幫助雨虹,雨虹靠着她們寶貴的友誼走過最難最苦的歲月。

至於孩子,當失去了雙親的任一方,對他們的打擊不會小於做父母本身。他們的世界被撕裂了,變得殘缺不完整、不安全、不滿足。害怕、擔心是最基本的情緒,最常見的想法有”我怎麼辦?我會怎麼樣?”、”失去爸爸(媽媽)是因為我嗎?”、”我怎麼樣能愛爸爸卻不讓媽媽生氣(反之亦然)?”、”我們會不會餓死?變成流浪人?”、”我以後住那裏?”…這些看似挺自我中心的問題,卻正困擾著孩子們的內心,他們唯一知道的世界破滅了,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確定的未來,恐慌不安的情緒加上失掉一親的痛苦,許多孩子變得情緒化、不合作或沮喪、鬧事、尿床、退縮、成績猛退,使本已捉襟見肘的單親,雪上加霜,難以招架。

覆巢之下無完卵,喪偶或是失婚都像顛覆了的鳥巢一樣,每一個人都受了傷,每一個人都需要療傷止痛,不管大人、小孩,也許需要的方式不同,但是都需要重建,而重建則需要時間、努力、及正確的方向,具備了這些條件,不但重新站起來是可能的,更可以比以前更成熟,心理更健康,生活也更快樂豐富。

由於單親缺的是時間和精力以致減少了家庭成員間感情的交流,因此在重建的工作中,要做到重質不重量,才能使單親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筆者將在下文提出有關家庭親子活動的建議。(待續)

話說單親(四)

前文提及了單親生活裏會出現的種種難處,筆者擬進一步借著提出有關家庭親子活動的建議,談談如何在這段困難的時間,教養孩子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首先要發展並維持與孩子間的溝通管道,開始建立可以依照孩子能理解的程度,坦誠的向他們解釋失去另一親的原因,不論是亡故或離異,孩子對缺席的那一親都可能有強過我們所知道的感情,另外,他們內心裡造成他們害怕、不安或罪惡感的許多問題,若能一一聽到留下的這一親的誠實回答,會提高他們的安全感和信心(雖然情緒不見得會立見平靜)。建立了這個管道後,保持它的暢通是教養和建立親子關係的鑰匙。可以每天定出一個時間,或晚餐桌上或睡前,分別跟每一個孩子談談關於他在學校的遭遇,他的朋友,他的世界裏的事等,以同理心注意傾聽、感受、了解,並讓孩子感覺到被聽見了、被了解了。

其次使孩子有歸屬感,增進家中每一個人的向心力,使家成為一個安全温暖有趣的窩,重點之一是按著預算,安排一些全家的娛樂活動,像打保齡球、爬山、公園踏青、野餐、露營等。另外建立向心力、增進歸屬感,需要的是每個人對家和家人有付出、有貢獻、有責任感,所以若能設立一些共同目標,並在目標達成後,一起慶祝、共享成果,是極佳的方式,例如假設家中需要一個飲水過濾系統或任何必需添置的物品,讓全家參與計劃;再說來個車庫大拍賣,將家中不再需要用的物品出清,依照孩子的年齡能力來分配工作或責任,小小孩可以在一旁賣檸檬汁,大孩子幫單親搬東西、訂價、出售、收錢等,使每個人都能參與,互相合作、共享成果和成就感;另外將家事列表,大家一起來決定怎麼分配?如何執行?後果怎麼計?這些也可以用在訂規矩(如起床時間、做功課、看電視、玩電動),以及共同計劃決定全家的娛樂活動等,如此不但提高孩子們的責任感、向心力、合作的態度和歸屬感,更可以減少單親在執行管教上的孤單和困難,因為是大家參與訂定的規則和後果,所以在冒犯時,孩子們自己知道應負什麼樣的責任,他們也會互相提醒,單親不需要多費力氣,只要以同理心,在孩子承擔後果時,陪伴著(但不要幫忙),就夠了。這樣的管教方式不但有效、輕鬆、更能增進孩子的責作感和獨立的能力,親子雙方也都能享受和諧親密的關係。

當然在推動家庭親子活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要克服困難,最重要的是要持續,因為持續性不止需要堅持到底的毅力與勇氣,也需要平和穩定的心來支持。除此之外單親情緒上常有的悲傷、憤怒、苦悶、惱恨、挫敗感,再加上如影隨形的無力感和孤單感,要想在管教孩子上能持續,真不是件易事,除非單親能知道怎麼樣先照顧好自己。因此單親要如何適切的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使自己能平衡穩定的邁向健康快樂之路,筆者將在下一文討論。(待續)

話說單親(五)

我們不難看到單親除了在心理、生活和情緒上,常有孤單和無力的感覺外,他們更常被經濟、生活和對孩子的各種責任與需要所淹没。所以做為單親,知道怎麼樣照顧好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麼做才是"照顧好自己"呢?

首先,單親們要面對並處理自己的感情,不論什麼原因使你變成單親,相信都是很不容易的,千萬不要不理會自己的感覺,如果不正視它,它將被否定掉或冰凍起來,那只有使你成為一個”假人”,不但時常會情緒不穩(易怒、沒耐心、退縮、沒精力、得過且過混日子、怨天尤人),並且容易得焦慮症、憂鬱症等心理疾病。感情只能壓住一時,它終久是要爆發出來的,所以不如試着去了解自己的心聲,接納自己的感情,若發現自己感情太過強烈,或無法抒解時,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即早理清它,還給自己一個平靜安寧的生活。第二,在飲食生活上,保持健康的習慣,像營養均衡、睡眠充足、規律的運動、例行健康檢查等,也要常用來提醒子女們,但言教不如身教,若真能有恒的保持這些好習慣不但使你精力充沛、頭腦清晰,連外表都會光鮮亮麗些呢,再說孩子們也就學著照做了。這些好習慣有時會因壓力而改變或停頓下來,所以第三項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處理壓力。工作、家庭、孩子的需要,常使單親無暇顧及自己本身的需要和身心靈的調適,這是壓力的來源。繃緊的橡皮筋,不放鬆一下是會彈性疲乏,甚至斷掉的,所以一定要給自己安排出一點時間,不受擾的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聽音樂、看書、畫畫、打毛線或是看個電影、逛逛街都好,重點在放鬆一下自己,好再繼績奮鬥而不會垮下。另外常跟知心好友談談,不要因為怕別人不會了解而自閉,其實你誠懇的解說,不但能幫別人了解你的處境,你更因被了解而內心得以舒解,承擔的重擔也會相對減輕。第四項談到社交生活,親戚朋友要保持聯繫,在有需要時,他們可能是最了解、支持或伸出援手的人,必要的時候可以請她們幫忙。另外結交新朋友能使你的生活更充實、更有趣。建立親子關係固然重要,但告訴孩子們你很愛他們,可你也需要有跟成人相處的時間,那會使你成為一個更快樂更好的爸爸/媽媽。

最後提醒單親們不要怕開口請人幫助,不要鴕鳥式的拖到問題變大了、不能處理了才求救,一旦發現問題就馬上尋求協助,可以縮短每個人受苦的時間。尋求幫助的地方,除了親朋好友鄰居外,還有一如孩子學校的老師、學生顧問、校長等,為單親提供有關孩子問題的協助;再有許多宗教團體也提供一些家庭活動;另有一些社區或政府機構,若符合條件會提供一些經濟及醫療上的幫助或轉介;當地的報紙也會提供一些小孩的娛樂服務消息,例如在那裏有遊樂群體(playgroups)或兒童圈(baby-sitting pools)等;最後,別忘了還有許多專業的心理治療人員可以幫助你走出低谷。單親們,只要你不關閉自己,你是不孤單的。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