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成癮
Substance addiction
執筆者:許秀美 Helen Hsu, LMFT
出版日: 12/2011
(之一)
筆者曾專文論及引起上癮的物質或事件,種類繁多,也闡述了有些人是僅對單一事物成癮,譬如食物、性或賭博…等;也有人是冋時擁有多項癮頭,譬如酗酒加上抽煙、嗑藥,或是患有毒癮的人,也呈現對性愛的渴求…等。尤有甚者,當一個成癮者,從其所耽溺沉迷的事物中,因為治療而逐漸掙脫康復時,也可能再發展出另一個新的癮頭,以取代其所戒斷者,這便是所謂替代成癮(Substituting Addictions)。
替代成癮的肇端原與人類防衛機轉中的〝補償〞與〝昇華〞作用,異曲同工。亦即當個體的動機性行為朝向某個目標進行時,由於目標受阻而必須改變反應的方式,採取補償作用的人,會改以其他能夠達到相同目標的活動方式來代替,譬如一個人會以最終給出一場成功的演講來克服口吃的缺陷;另外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先生,出生殘障,無法與同齡小孩一起上學,而由其父親在家教授學習,却能成為舉世聞名的史學家,正是補償作用的最佳實例。至於昇華作用,則更是將不被社會認可的動機、活動,加以改變,以使符合社會的標準或常規,譬如因性衝動不能滿足而將精力轉移到其他的身體活動上;較有攻擊衝動的人,選擇參加拳擊比賽;還有身受耳疾之苦的貝多芬,以及長年在精神分裂症折磨下的梵谷一生,都是昇華作用的最佳例証。
惟補償與昇華作用究竟還是能以較健康、正向的適應性行為去應付挫折情境、減低焦慮而取得自我內在的和諧。但當一個力圖戒毒、戒賭、戒色、或戒除其他癮頭的戒癮者,由於要轉移一向對沈溺物所花的時間、精力與依賴,而發展出的一些取代性活動,大多仍是依循個人既定的嗜好模式,譬如戒酒者,學會了抽煙或原來的煙癮更大;戒毒者,會從戒掉海洛因而改抽大麻;有些女性更因為戒除酗酒,而開始暴飲暴食或出現衝動性採購;此外甚至還有戒癮者涉入性愛的追逐…等。這樣的傾向可能建基的心態是:「我不嗑藥了,抽抽煙也不犯法,又有何妨?我戒酒了,百無聊賴,享受美食或逛逛街吧!大麻,有時候不也是用來治病嗎?」。
就連因健康亮起紅燈而決心戒酒後的〝運動習慣〞;或因欠下賭債而必須戒賭還錢所提高的〝工作量〞等,原本是兩項正向無傷的活動,但是還是有些人會讓這個新養成的運動習慣,慢慢變成叫我們風雨無阻都要每天跑幾趟社區運動場,或是眼看着疲累、瘦削,仍舊要堅持有增無減的運動量…等,那麼這份原本健康的取代性活動,便可能構成〝替代成癮〞了。工作亦然,如果因為工作而沒有了個人休閒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或是家居時,仍有太多的公務電話,或甚至對家人的各項活動,譬如慶生、畢業典禮、重要比賽…等,忘東忘西,那麼極可能便是〝工作狂〞、了。這便是我們常說:「替代成癮之所以形成,問題不是出在活動本身,而是在一個人進行這些活動時的〝行為表現〞。」
運動過量、工作狂熱,還有以上所列舉的明顯窺見其害的替代成癮等,最大的隠憂是,無論新上癮物的性質或程度深淺,它最終必然影響或甚至阻礙戒癮者先前上癮物的戒斷成效。(待續)
(之二)
筆者上文提及,替代成癮(Substituting Addictions)是指當一個戒癮者,從其所耽溺沉迷的上癮物中,透過治療而逐漸掙脫康復時,也可能再發展出另一個新的上癮物而取代了先前者。筆者更強調,替代成癮最大的問題是在,無論新上癮物的性質或程度深淺,它最終必然影響或甚至阻礙戒癮者對先前上癮物的戒斷成效。因此,如果能在替代性事物成癮前及早發現,是避免替代成癮形成的主要方式。
要認定替代性的事物是否已然成癮,可以就下列指標加以界定:1、忍受力提高:亦即逐漸增加該活動的進行頻率;2、戒斷症狀:當停止該活動時,出現焦躁、易怒、顫抖、盜汗、反胃、嘔吐…等現象;3、總是難以克制不去進行該活動,即欲罷不能;4、慢慢產生來自該活動所引起的不良後果,但是仍舊繼續進行該活動;5、常常忽略了身邊日常生活該做的事、該盡的責任;6、因執迷該活動,曠時費業、耗損精力;7、想要停止該活動,却力不從心…等。總而言之,替代性的事物本身,不盡然完全不健康或勢必上癮,而是決定在我們使用這些替代物時,是否有強迫性、執拗的現像,亦即非做不可;生活中已經不能沒有它;最終並不計後果的沈迷其中,無法自拔〞。
那麼那些活動,容易形成替代性成癮呢?首先是電動/電腦遊戲,這個活動除了讓我們可以阻斷現實生活中不可免的挫折或壓力的感覺外,若能再贏上一局,就會像賭博一樣,更引誘人了;再者是賭博,浸淫賭國中,我們歷經刺激、驚悸、震顫、熱血沸騰,以及贏錢後的快感…等;另外是性愛關係,所謂〝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兩性間情海生變所引起的惡劣心情,是讓戒癮者最容易故疾復發的主要原因,而戀愛過程中的得失心情,根據研容報告,也是讓戒斷過程無法奏效的最大影響變數。再有,一如前文所提的工作狂與運動過量,除了運動、工作兩者原本正向與健康的特性外,事實上,在熱愛工作與運動後,人體腦部會分泌所謂腦內啡(endorphins),一如腦中的嗎啡(morphine),是會上癮的。最後還有强迫性採購,非買不可,買完後再後悔。還有些人有宗教狂熱,藉着相信一份超越個人的神力,來逃避痛苦的現實,並以事奉神衹之美名,取代了自己生命中應盡的責任。
如何戒除替代成癮,與戒斷上癮物的過程雷同,譬如及早發現自己是否有不斷重複出現的行為模式;找出並避免該項重複行為的引發動機與情境;一旦發現替代成癮,便立刻運用已學會的各項因應技巧,並與專業人士協談;參加”12步驟”討論會;同時維持固定的起居作息、運動、社交活動等,更注意營養、睡眠;另外,嘗試練習靜坐、瑜珈,並學會助人。
戒斷替代成癮與去除先前上癮物的最大不同,僅在更強調那份個人的”意願”,即絕對有意讓自己真正從那些耽溺沉淪的上癮物中掙脫出來,不再受縛。這過程中還要認清所有生活中的痛苦與困難,絕沒有一蹴可幾的捷徑方法,因此企圖以酗酒、嗑藥或任何形式麻醉自己,絕非是一種選擇。尤其甚者,如果能對替代性成癮此一現象認清,主動出擊,積極改善,不僅可以控制避免替代成癮之形成,更可以連帶治本地協助先前上癮物戒斷的成效。
Nov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