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

Build up a family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2/2011

﹙之一﹚

小強和小鈞是過了適婚年齡在年屆四十歲時才認識,本以為不會邁入婚姻,沒想到兩人相遇,如乾材烈火,水乳相交,難分難捨,在沒結婚前,小孩就來報到了。好像還沒享受夠倆人的天地,就要面對懷孕的身體不適,小娃兒出世後,天天對著奶瓶、奶粉、尿布、孩子永無止盡的需求,讓他們倆嚴重的睡眠不足,再加上工作上的壓力,很快地倆人世界就變了色,甜言蜜語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對彼此的不滿。小強把自己完全埋進工作中,對家中一切不聞不問,若要他分擔一點家事或多花一點時間和小孩一起,他就以養家活口,身不由己為由,推掉所有小鈞的請求,埋首在工作中,好像又回去了結婚前的單身生活,沒有家累,活在自己的單人世界中。

至於小鈞,後悔嫁錯人,非常懷念沒有小孩時的自由自在,每次只要聽到小孩哭,她就往小孩嘴巴塞奶嘴,奶嘴沒用,就往嘴巴塞吃的東西,或是把小孩放在電視前,讓電視裡閃動的畫面來吸引小孩的目光,往往孩子有的吃,或是對著電視也就安靜下來 了,反正小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小孩不哭不鬧,就心滿意足了。小孩也非常配合,除了身體偶有小毛病,卻從沒有給小鈞太多麻煩。後來小孩漸長,只要看過他的人,都說他胖,特別是看過小鈞養育小孩方式的親友,常常勸她要以小孩的健康為重,以小鈞帶孩子的方式,小孩非常容易有肥胖症。後來小鈞就是在一位友人的陪伴下參加了社區舉辦的親職教育班,由於白天要上班,晚上又要上課,常常缺席,若不是晚上的課提供照顧小孩的服務,小鈞是不會再回來上課的,時間久了,大家彼此有信任和感情,小鈞才慢慢將心中的話說出來。心中的不滿有健康的抒發管道,又可以得到小組中其他組員的支持,小鈞覺得生活不再像從前那麼苦悶,帶小孩也慢慢的有心得了,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像上述例子中的小鈞和小強,倉促的進入婚姻,在沒心理準備下生了孩子,對為人父母的適應不良,為討生活而得面對不同的壓力,導致夫妻關係惡化,健康亮起紅燈、這樣的人在我們生活週遭中常會遇到。有人可以若無其事的過下去,有人每況愈下,賠上健康,婚姻,有人雲過風輕,峰迴路轉,日子如倒吃甘蔗可以漸入佳境,我認為癥結點在於對生活態度的轉變。

如果小鈞不認為她的生活,孩子的教養方式要有所改變,可能日子仍是一層不變,就不會有動力想要有所變動,而改變許多時候不代表所處的環境或是人會有所不一樣,而是心態認知的不一樣。小鈞聽多了周遭人對她養育方式的不苟同,聽的時候,心理不好受,也不見得聽得進去他人的看法,但她還是願意敞開心來參加親職教育的課,親朋好友的關懷與鼓勵在改變中常常是不可或缺的,在親職教育課中被接受被認同也促使小鈞可以繼續成長蛻變。〈待續〉

﹙之二﹚

上篇文章提到小鈞和小強倉促的進入婚姻,在沒心理準備下生了孩子,對為人父母的適應不良,為討生活而得面對不同的壓力,導致夫妻關係惡化,小孩健康堪虞,小鈞在友人的介紹下參加了社區舉辦的親職教育課,心中的不滿有健康的抒發管道,對養育小孩也慢慢的有心得了。

從參加的親職教育課程中,小鈞從中學到自己的教養方式屬於放任忽視型,也就是提供滿足小孩的基本需要,但很少參與介入孩子的生活,小鈞每次只要聽到小孩哭,她就往小孩嘴巴塞奶嘴,奶嘴沒用,就往孩子的嘴巴塞吃的東西,或是把小孩放在電視前,讓電視裡閃動的畫面來吸引小孩的目光,這兩招很管用,往往孩子有的吃後,或是對著電視的畫面也就安靜下來了,對小鈞來說只要小孩不哭不鬧,一切就好辦事了。

放任忽視型的父母還有一個特色,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回應,也缺乏要求。對小娃兒來說,因為礙於無法用言語來溝通,哭是他們對外界的溝通的方式,若小鈞可以用心聆聽小孩的哭聲,她可能可以分辨原來小孩是肚子餓、尿布濕、不舒服、或是在撒嬌,或要得到旁人的注意力,當父母對小孩的行為需求可以賦予正確的意義,然後有妥善適切的回應時,健康的親子關係就會在無形中建立起來。

小鈞因為參加了幾次親職教育的課,感受到原來為人父母並不容易,許多人都有力不從心的無奈感受,她才慢慢地願意敞開心來分享她心中的感受。在分享的過程中她的思緒也得到了整理,她認為之所以成為放任忽視型的父母源自於她習慣長久以來的單身自由,不滿先生結婚生孩子後的不聞不問,心中充滿了憤怒與委屈,無心好好的帶小孩,還好有親朋好友的關懷與鼓勵,帶她來上親職教育的課,雖然一開始心中非常排斥,不想面對一群陌生人來談論自己的生活,也不想聽任何人說教,還有白天上班累,林林總總的原因,讓她對上課興趣缺缺。還好課堂上老師組員的坦誠分享,讓她在過程中得到許多的益處,除了可以抒發心中的憤怒與委屈,對自己有新的認識,還可以學到新的養育孩子的新知。

小鈞若繼續用敞開的心,從養育孩子中認識自己,她會發現孩子帶給她的禮物是遠超過她所想像的,如她的原生家庭過往經驗都影響著她如何為人母,而這經驗也將影響著她的孩子,代代相傳。

若小鈞選擇一直過著憤怒埋怨的日子,一直放任忽視小孩的需求而不自覺,除了小孩健康可能受影響,親子關係的淡薄,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容易心生怨懟,不知道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設定目標,或追求自己的興趣。這些都是父母不願看到,也不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待續〉

﹙之

前幾次提到小鈞和小強夫妻關係惡化,小孩健康堪虞,小鈞因為參加了親職教育的課,心中的不滿有健康的抒發管道,又得到其他組員的支持,生活較以往有生氣,且心情快樂許多。

那小鈞的先生小強呢?他也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怎麼好像被置身事外了呢?

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時候的確是夫妻有一方,或是被認為需要幫忙的家中成員不願配合尋求幫忙,這時除了用盡不同的方式盡力鼓勵邀請外,能做的就是想改變的一方積極繼續尋求協助,因為想改變的一方有動力,改變的可能較大,有動力的一方先改變後,四周圍的人很有可能就跟著改變,屆時夫妻若可以一起接受幫忙,可以事半功倍,家庭生活更健康和諧的希望才可以慢慢落實。

就在小鈞參加親職教育課程好長一段時間後,在一次小組所舉行的家庭聚會中,看到了小強,而那次的聚會也成為日後小強願意接受專業輔導的助力。根據小強,他之所以願意出席家庭聚會是因為小鈞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向改變,他感到小均較以往開心,心情較穩定,不會像從前一樣對他叨叨唸唸的,這些原因使得他對小鈞所參加的活動感到興趣,進而願意參與小鈞所參加的活動。在聚會中,小強不會覺得自己被貼標籤,所討論的議題不會衝著他個人來,這讓他感受到在聚會裡分享很安全,他可以在組員互動中找到願意尋求幫忙的原動力。

由於對家庭聚會的好印象,小強終於願意接受較個人的夫妻諮商。小強從小成績優異,一直以來是父母師長中的乖小孩。由於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不住在家中,在家裡,有母親、婆婆、姑姑照顧他,小強從不需要做家事,他從大人那兒所得到的訊息是好好念書就是乖小孩,而他也不負眾望,常常帶不同的獎狀回來向長輩邀功要獎品。這樣的日子過了很多年,直到小強出國念書,發現原來世界比他想像中大得多,比他聰明厲害的人也多得到處都是,一開始不能適應自己不再是天之驕子,但久了也就習慣了。後來出社會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職場,很少有機會結交異性,有過一二次結交女友的經驗,但都以分手收場,最主要是因為女友受不了他將工作擺第一,不夠體貼。

到了年近四十,遇到小鈞,倆人都過了適婚年齡,都想成家,孤單的心靈一拍即合,還沒結婚,小強就要照顧因為懷孕害喜的女友,一時間除了要照顧病懨懨的伴侶,又要面對即將出世的小孩,小強倍感壓力。婚禮過後,小娃兒沒多久就出世,小強更是受不了小孩的哭聲,常常讓他睡眠不足,工作效率差,太太又埋怨小強不做家事,不管小孩,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等。小強原本緊繃的心情無法再承受太太小孩給的壓力,乾脆就全心投入工作,每天早早出門,晚晚回家,只要不見到妻小,心中就覺得平靜,他認為這也沒什麼不妥,當初他的父親就是因工作緣故住在外地,留下母親和他兩人,與婆婆、姑姑相依為命。〈待續〉

﹙之

上文題到要組織一個家庭非常不容易,夫妻來自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習慣與一套生活理念,在加上文中所提到的小強和小鈞是在年屆四十歲才結婚,彼此都已習慣自己一人的瀟灑生活,若小孩又加入原本已不安定的婚姻,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例子中的小強就是因為不想面對家庭所帶給他的壓力,全心投入工作,繼而帶來妻子極度的不滿,讓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更大的挑戰與困難中。還好小鈞在親友的鼓勵下參加了親職教育課,她的情況得到改善,連帶影響了先生,倆人開始一起參加諮商的服務。

對小強來說要成為一位稱職的父親並不容易,因為在他成長過程中父親的缺席,讓他沒有一位正面學習的對象。要他和小鈞有相同的想法–多花時間在家裡陪家人帶小孩並不容易,除非他可以跳出既有的成長經驗對他所帶來的影響,將自己放在小鈞的立場中,體會到原來時空地點不一樣,小均少了親友在旁的協助,再加上全職的工作,帶小孩的辛苦,和他一樣習慣於多年的單身生活,小均所要承受的壓力並不小於他。小強和小鈞就像每個不快樂的家庭各有不同的千百種原因造成他們的家庭失和,他們若想要減低家庭、過往經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下一代一個好的示範、好的遺傳,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學習的,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夫妻要正視彼此和自身的問題,將重點精力擺在可以改變的事情上,像如何建立優質的溝通管道,如何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如何紓解自身的壓力和不滿的情緒。或許問題不是一時可以解決或改善,只要希望不變,一步一腳印,積沙成塔,假以時日回頭看時,會發現生活不是一層不變,或是開倒車,日子是有進步的,是愈過愈好的。

至於如何建立優質的溝通管道,如何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如何紓解自身的壓力和不滿的情緒,在這知識爆發的時代,有許多的管道可以獲得這些資訊。如果要量身訂做,想要知道如何從普遍的訊息中獲得和自身相關可用的訊息時,雙向溝通不可少。這就有賴自己本身願意敞開心胸將難處告訴他人,而這他人可以是專業人士,或自己信賴的人,當自身的問題被提出來,被瞭解了,才容易得到適切的幫助。

親朋好友的支持不可少。有時自己看事情容易有盲點,或是偏見,這時若有親朋好友的聆聽,除了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緒,又可以得到他人從不同角度來看事情的看法,好處多多。親朋好友也可以在灰心沮喪時,給予適時的鼓勵與安慰,就像文中所提的小均,還好有朋友的介紹參加社區所舉辦的親職教育課,不滿的情緒得到抒發,生活慢慢有改善。親友也可以提供很實際的幫忙,像小均常常感到工作和帶小孩的壓力,此時親朋好友可以幫忙帶一下小孩,稍稍紓緩心中的壓力。有時遇到緊急狀況,親朋好友的幫助與支持更是不可少。至於要如何挑選這樣的好友,有待平時的耕耘,若真一時找不到,找有口碑的專業人士幫忙,不僅個人隱私得到保密,也可得到受過訓練後的專業見解,在沮喪時得到安慰與鼓勵。

總之,要成家有許多的挑戰,平時要以開放的心態在生活中學習,遇到困難時要尋求幫助,而這樣積極健康的處事態度也將影響著孩子,代代相傳。

 Feb, 2011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