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着學習〝閉嘴〞—做一個傾聽者

Learn to ” shut up” – Be a listener

執筆者: 林瑪麗蓮 Marilyn Lam, MA 

出版日: 10/2006

當朋友相敍,彼此不免訴訴苦、發發牢騷,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為藉由交換心聲,可以舒暢一下彼此的心情及感覺,但是有時候,往往因為我們沒有學會〝閉嘴〞,而使這種晤談反倒引起一些意外的傷害而適得其反。當一個朋友邀我們去Starbucks喝一杯咖啡時,很可能不只是要品嚐一杯香濃的咖啡,而是有事要與我們談談、商量或訴苦,更甚至希望我們能了解、分擔他(她)的難題,並獲得支持,因此當我們要分辨一個朋友與我們談話時所要訴求的重點時,便是要注意傾聽,而如果不能〝閉嘴〞,只是搶話、插嘴,又怎麼能真正聽到對方所要說的呢?

也許是生活習慣或文化背景使然,我們來自中、港、台三地的海外華人就比較沒有養成聆聽的習慣,很少會用眼睛正視對方去傾聽,因此容易流於漠然、敷衍或雞同鴨講的談話方式。然而西方文化則有:「借你肩膀,讓你靠着飲泣;借你雙耳,聽你娓娓細訴。」試試看,當我們的朋友、親愛的伴侣、還有孩子們向我們訴說時,讓我們用心聆聽、用眼睛凝視,去了解他們的感受,知道他們究竟想說什麼,更明白什麼事情讓他們擔憂,或什麼喜悅的事情他們正要與我們分享。

再用兩個經常發生的例子,來看看作為一個聆聽者可能的缺失,當女兒放學回家氣沖沖的說:「真不公平,真不公平…」我們却回答:「你總是愛生氣…」;當丈夫垂頭喪氣地下班回家說:「我的老闆真是不懂,只會嘰哩呱啦的罵…」,我們却反應:「又在抱怨了…」這也是我們常常有的壞習慣,在對方訴說時,沒有等他(她)說完,便馬上迫不急待的打斷;或沒有聽完整個來龍去脈便加上自己的判斷;有時更火上加油,例如:〝這是你縱壞他〞、〝一早就跟你說過這個人不可靠〞、〝一定是你不好或是你的錯〞…等等,只會一迭聲的〝你、你、你〞,徒然讓我們的回應變成責備。而試着想想,當一個人需要找人傾訴時,換來的只是冷落、批判或被指責,這個時候,只有令他(她)覺得〝有苦只有自己知、有淚只有往裡吞〞,及至再也不對我們傾訴、徵詢意見或分享…等。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做為一個朋友的德性〞,也就是不可以隨便將友人的知心話轉告他人,免得讓朋友的傷口痛上加痛,引起莫須有的二度傷害。

學習〝閉嘴〞,是為了學習靜心去聆聽、學習不要過早打斷對方談話、學習不要急切加入自己的意見、學習用耐心去專注於對方、學習關心及體貼敍述者,以便讓傾訴者,得以持續他(她)的談話而收宣洩、淨化感覺的作用,最後更能在平靜中思圖問題解決之道。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