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 reassuring crying daughter

誤解   

Misunderstanding

執筆者:蔡欣 Mary Tsai, LMFT 

出版日:  2/2006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對恩愛夫妻到了老年,老先生生病在醫院裡懨懨一息,老太太十分難過,她温柔的握住老先生的手問他:“你還有什麼要交待的事麼?”老先生抬眼看着她,氣若游絲的答道:“没有什麼要交待的了.你我恩愛一生,只是有件事我一直不明白,我可以問你嗎?”老太太忍着涙猛點頭.老先生道:“為什麼每次吃雞的時候,你總是搶先把雞翅膀給我,你不知道我多麼想嚐嚐雞腿的滋味哪!”老太太再也忍不住地哭了出來,她邊抽搐邊說:“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吃雞,你總是立刻把雞腿堆在我碗裡,其實我想吃的是雞翅膀呀!” 

原來老先生出自貧寒家庭,父親早逝,一家子全靠母親賣菜維生.因兄弟多,常有三餐不得温飽之時,一切的葷食都是母親在早市將收攤時,向各魚肉攤販去討一些賣不掉或是不要了的,還常遭辱罵鬨趕.所以老先生從來没吃過整塊的肉.而老太太呢,則出身富家,又是老么,且為唯一的掌珠,上有年長她很多的三個哥哥.因她自小身體瘦弱,故全家包括三個哥哥都會將“最補”的食品讓給她.所以每回有雞吃,雞腿總是歸她,吃得她腻透了.每次看着母親細細地啃著那翅膀,有滋有味的,真羡慕極了.與老先生同樣的原因“為了愛”,每次還是把自己最羡慕的雞翅膀割愛給了老先生.這“以己心度人心”的美德,却讓他們雖深深愛着對方,却對對方的愛有了疑點,失去了完全的信任直到死别時,多麽遺憾哪!若他們早早就問對方原因或表達自己的意願,不但能更信任彼此,愛得完全,並且一生中吃雞時,都是享受而非懷着疑點在忍受. 

人際關係中,我們也常不自覺的用自己的主觀,意念,想法去解釋對方的言語,行為.尤其在夫妻和親子之間更是“為了愛”,將自己以為好的加在對方身上,成為對方的重擔或負擔,痛苦或折磨.因此若能明白每個人會因出生背景,成長環境及人生經歷的不同,而對同樣一件事的感受和反應不盡相同,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見過一對夫妻,丈夫有一姊姊,自小獨立能幹,在各方面都很照顧他,姊弟情深.但太太也有一姊,潑辣霸道,從小明裡暗裡的欺負她,兩人關係非常惡劣.結婚後,姊妹倆互不往來,已有十二年之久.

所以丈夫每回和他姊姊通話或見面有說有笑時,太太就認為他們在演戲作假,有意要把她排除在外,聯合起來欺負她、冷落她.誤會越來越深,終至不可收拾.幸而友人堅持,這對夫妻勉强同意試試心理治療,而終於解開誤會.妻子重新接納了丈夫連同他的姊姊,進而享受了有姊姊關懷呵護的福氣,並且主動去和自己的姊姊和解.丈夫也因失而復得的夫妻關係與家庭的和樂而歡喜. 所以“溝通”是一門藝術,絕竅在於要用對方的“字典”來解釋對方的意思,不要用自己的字典來代替.如何知道對方葫蘆裡賣的藥?乃在於仔細的聽,多多的問,千萬别一聽就來個“我就知道…”;“你/妳又…”;“他/她若真愛我,就應該…”;“他/她就只會…”等等的結論, 還没聽完就已經怒火中燒,如此就再也溝通不下去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