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child abuse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1/2007
﹙之一﹚
體罰是一門學問。特別是在美國,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來徹底執行他們注重人權、保護兒童的理念,居住此地的家庭,父母一定要知道相關資訊,免得自以為管教孩童的方法是合宜的,卻在此地不得當,觸法而不知情。
體罰時,身體千萬不可留下瘀紫或疤痕,否則有可能為自己帶來麻煩,因為這是最不利己的證據。我個人卻認為,並不是為了避免觸法惹麻煩,才小心體罰時不留下痕跡,而是要父母好好謹慎思考如何來教養孩子,特別是在小孩不聽話,不守規矩時,要如何管教,才能得到功效。體罰,有時可能會達到立即見效的效果,但卻可能造成小孩將體罰看成是處理事情的方式,快又見效,容易發展成有暴力的傾向,或挑戰權威,常處於憤怒中,難以管教。若非要體罰,希望是在嘗試所有的教養方式之後,用來管教冥頑不靈的孩子的最後方法。 體罰時若自己處於盛怒中,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否則在盛怒下體罰孩子,很有可能會越打越生氣,出手越來越重,而造成自己後悔,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大人自己無法控制情緒,是一種負面的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可能要用很長的時間來重新學習適當的情緒處理。父母能給小孩最佳的EQ禮物,其中之一的好方法就是學習正面積極地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現在很生氣,等我心情平復後再談。然後離開現場,讓自己安靜下來。至於時間長短一定要視小孩的年齡來斟酌,千萬別讓孩子感到被父母遺棄。 也要避免在身體勞累、飢餓、身體不適時來體罰孩子,因為那時的精神狀況不佳,容忍度低,任何小事都容易挑起怒氣,而做出不當的判斷。所以千萬別為小事而抓狂,傷了親子感情。 體罰時小孩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被處罰。家規要清楚,執行要徹底。在訂定一項家庭規則後要有一段時間來訓練孩子遵守規則,這段時間父母要有耐心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若過了一段時日,孩子仍不受教,其他方式用盡時,才用體罰來糾正行為。 另外,體罰時千萬不要亂打,避免打孩子的頭部、掌摑臉頰、猛力搖晃肩膀,或過度施力而造成身體傷害。最好用一些媒介來體罰,盡量不要直接用手打孩子,因為手是用來傳達愛,孩子看到手不會怕,怕的是體罰的家法。 最後,我個人認為體罰適用於學齡前的孩子,待孩子進入小學後,要慢慢用其他方式,循循善誘,諄諄教誨,若已無計可施,參加媽媽成長班或互助小組,經由小組互動,讓自己的沮喪、怒氣得到抒發,小組成員的諒解、支持與建議,絕對能幫助父母得到安慰與成長。
﹙之二﹚
案例:大為(化名)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和同學打架被送到校長室去。因為這不是大為第一次因調皮搗蛋被送到校長室,校長決定要親自打電話給大為的父母親。當大為知道校長要打這通電話,嚇得說不出話來,瞪大眼看著校長,接著眼淚就大滴大滴地流下來。校長覺得奇怪,因為大為這麼多次造訪校長室,從沒如此害怕,更沒看他掉過一滴眼淚,在校長親切詢問後,發現原來大為的父親如果知道大為的不良行為一定會嚴加管教,大為因害怕被父親打,才會如此驚嚇,眼淚不能控制的嘩啦拉地留個不停。大為並且告訴校長父親過去大都是用皮帶體罰他,校長看到大為邊抽搐邊敘述他過往的經歷,決定打電話給保護兒童服務處CPS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報告大為的情況。
小均(化名,大為的母親)當天不只接到校長還有一位社工打來的電話,小均心裡開始慌亂。長久以來夫妻感情雖不是很好,但也還過得去,雖然有時不滿丈夫管教大為的方式,但也壓根兒沒想到這樣的管教方式會出事,為什麼會有警察,社工人員的介入?接著下來會怎樣?心裡擔心著不知道自己和丈夫會受到處罰嗎?大為又會怎樣?又不曉得要問誰?想到自己在異鄉的無助,心情真是跌到谷底,眼淚不聽使喚潸潸然地流個不停。 上述案例,時有所聞。身處異鄉不諳當地民情,遇到這樣的事,往往會使人不知所措。在加州,舉凡健康醫療人員(醫師、護士、心理輔導員)、教育人士(老師、校長),甚至教牧人士,只要處理到有可疑的兒童虐待案例就要向相關單位報告,如保護兒童服務處CPS、警察局。報告時不需蒐集證據,只要提供疑點就可舉報。然後會有相關人員的介入,如社工師,他們會根據家訪、和家長或學校師長的會談,甚至從警察那兒所蒐集的資料來決定所要採取的措施。最常聽到的措施就是父母要上親職教育的課、見心理諮商師、參加互助小組。 嚴重者,小孩會被安排到寄養家庭住一段時間。父母在處理這樣的事情時,千萬不要再責罵孩子、或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感到極度的罪惡感。在我從事心裡諮商師這麼多年來,從未遇到有小孩故意要讓父母難堪來經歷這樣的事。即使有小孩惡意舉報,我相信極為少數。若真有,從我的專業角度看來,這舉動可能是小孩的心底吶喊,要他人來介入處理。 家長也不要彼此劍拔弩張,一定要冷靜處理。此時,心中可能有百般的委屈,甚至憤怒的情緒,要找信任的人來抒發傾聽,千萬別覺得家醜不可外揚,悶在心裡,久而久之,會對自己和家人甚至工作造成影響。大人的社交網絡在此時最能發揮功效,特別是在異鄉,透過信任的朋友,不僅心情得到抒發,可能也會得到關於社區資源的一些資訊。若要上親職教育的課或見心理諮商師,就好好把握機會,處理問題,在這過程中長進,讓夫妻、親子關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