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性疾患

Eating disorders

執筆者:蔡欣 Mary Tsai, MA 

出版日:  12/2006

﹙之一﹚

蒼白細瘦的小文(14歲,化名)坐在診療室的沙發裏,一臉無辜的說「我真不明白他們(父母和小文的小兒科醫生)為什麼要我來看你,我真的很好呀!什麼問題也沒有!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擔心我!」小文因為在例行的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她體重過輕,月經停了五個月,又有便秘、輕微貧血及皮膚乾燥等,因而通知了她的父母並轉介了心理治療師。

小文從小功課就一直很好,體育也不錯,更是田徑高手,一向以來只要是她想的,沒有達不到的。自從上了初中,小文一直想擠進〝名人圈〞(Popular Group),無奈再怎麼努力,她也只是像條小狗般的跟著那群風頭人物轉,若自己不小心沒跟上,在各種活動中,她總是被〝忘了〞通知,只有在考試、趕交作業時,她是第一個被想到的,因為她〝最能幫忙〞。雖然小文有被利用的感覺,但她還是將自己的不被接納,歸咎於長得不夠漂亮上,因而要求父母給她買跟那群〝名人〞同樣品牌、樣式的衣服、鞋子、手飾、皮包。此外加入各種田徑的訓練,每天跑6-10哩路,甚至在不是田徑季節,別人不練的時候,她也不間斷的自己一個人跑,以〝維持身材〞,並且在同時開始節食。她早餐一向〝沒時間〞吃,又告訴媽媽別給她做便當,因為媽媽準備的食物〝不健康〞而要求每天給她午餐費,她好去福利社選自己愛吃又健康的食物。其實小文把午餐錢全省下來去買些小裝飾小配件,她常只吃半塊家裏帶的〝健康條塊〞,晚餐,她有時不餓吃得很少但〝一般都很正常,遇到愛吃的東西還吃得很多哩!〞小文母親對小文的節食一點也不知情,她不知道小文在吃完飯〝刷牙〞時把剛吃進的東西都吐到馬桶裏沖掉了。治療師拉著小文的右手,指著手背中、食二指關節下方像厚繭般的兩個包問小文:「你這樣做有多久了?」「沒辦法!我實在太胖了!」「可是醫生說依妳的年齡身高計算,妳的體種低過標準的百分之八十五,過輕了呀!」治療師問,「是我大腿太粗了,我都不能像她們一樣穿短裙,還有練跑的時候我都不敢穿短褲,腿那麼粗,好難看!」。

小文是一個心因性厭食症的例子,所幸她的症狀不算最嚴重,發病時間也尚短,加上發現得早,及早開始治療,否則後果不堪。心因性厭食症在青少年期尤其少女群中並不少見,有些是源於愛美和模仿,但嚴重的患者常有較深層的心理因素,做父母的要儘可能的分出一些精神,注意兒女的行為、動態,譬如確定他們有正常的進食,餐後有沒有立刻躲到洗手間,開著水龍頭以掩蓋嘔吐聲等。因為心因性厭食症是一種非常難對付且能致命的心理疾病,患者並非沒有食慾,而是因心理因素而實行節食、禁食,最終因厭食而引發其他重大疾病。﹙待續﹚

﹙之二﹚

由於青少年期的心因性飲食疾患,愈來愈受重視,讓我們再做進一步探討。

心因性厭食症的特質在於患者拒絕維持最低正常體重並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另外對自己的身材及體型有顯著的知覺障礙(如前文中,小文覺得自己大腿太粗,實在是扭曲的看法)。若是已開始行經的女性,則會有無月經症。另外因營養缺乏,人一直處在半飢餓狀態,患者會出現失眠、易怒、社會退縮、減少對性的興趣,以及憂鬱心情…等與憂鬱症相當雷同的症狀。

在醫學實驗中也發現患者常出現輕微貧血及白血球減少,以及高血膽固醇症及血液中缺少各類礦物質。而濫用瀉劑亦會造成代謝性酸中毒,身體上則有便秘、腹痛、怕冷、嗜睡、體温低、皮膚乾燥及嚴重的血壓過低現象,有些患者則有皮膚泛黃化(高血胡蘿蔔素症),若是人為嘔吐,則患者有牙齒法瑯質損壞,加上經常以手誘導嘔吐,將一再受牙齒的創傷而於手背上留有疤痕或結繭,此外如腎功能受損、心臟血管問題、骨質疏鬆症等都是心因性厭食症造成的生理疾病。

心理上的飲食性疾患,除了心因性厭食症外還有一種叫做心因性暴食症,患者九成以上為女性,似乎白人較易得。暴食症的現象是在有限的一段時間內吃下大量的食物,其量絕對多於一般人在類似情形下所能吃的,並且通常都選擇高熱量的甜食或垃圾食物。因為患者大多恥於這種暴食行為而企圖隱藏,所以通常都儘量不引人注意的袐密且迅速的吃,一直吃到腹脹不舒服甚至已十分痛苦了才停,停下以後頓覺懊悔,內心的羞恥感及罪惡感彌漫,加上極端的害怕體重增加,通常患者會立刻採取一些不當的補救辦法,其中80%-90%以誘導嘔吐的方法將吃進去的食物再吐出來,嘔吐的立即效應是身體的不適得以舒解,體重增加的威脅也減少了。這是因為暴食症患者,其建立自尊的最重要因素是來自於自己的身材和體重,他們極端看重它而強烈的害怕體重增加。

心因性暴食症造成的生理和醫學上的病症與心因性厭食症大致相同,只是體重看來正常或稍微過重,且憂鬱症總是伴隨而來。另外,前者之發病期雖然可能遲至成年早期,但二者之初發年齡,皆不會晚過中年期,尤以心因性厭食症其平均初發年齡為17歲,並且在疾病初發時,經常伴隨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譬如離家去讀大學。另外,由於社會價值觀、媒體的渲染—瘦即是美,加上青少年期要尋求自我肯定,需要朋友,因此容易受外在的影響,但是對外來的評論與壓力之應變能力,卻仍脆弱,因此形成一個所謂的“成長風暴期”,做父母的若也跟着時尚走,或擔心孩子不被同儕接納而批評孩子的身材、體重,那真是落井下石,切忌之。試著與你的青少年兒女談談—傾聽、了解、包容、引導,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扶他們一把!

Exit mobile versio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