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關係同理心

Mothers & daughters relationship – empathy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3/2011

(之)

小均今年十九歲,剛剛進大學初初體會大一新鮮人的生活,對她來說她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可以脫離父母的約束與管轄,自由自在體會著沒人嘮叨的生活,盡情享受著自由的空氣,這一切對她來說都太美好了。但好景不常,在一次逛商場之後,完全變了天。那天小均一如往常到商場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她看到一件小飾品,愛不釋手,很自然的放進口袋裡,結帳時也沒拿出來,就在要出商場門口時,保安人員請她到旁邊的小房間,小均看到剛剛隨手將小飾品放進口袋裡的動作完全被錄影下來,她只聽到自己砰砰然的心跳聲,感到全身發熱,一股強烈的羞恥感,讓她不曉得如何是好,當她回過神來,她聽到保安人員要報警,她辯稱著自己的無辜,一再強調自己有能力支付商品的費用,只是一時大意,忘了將商品拿出來結帳,絕非有偷竊的念頭。後來商店經裡決定不報警,但要小均等後商場的處置通知。

在等待的日子裡,小均感到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受到如此的奇恥大辱,她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慮,決定告訴母親所發生的事情經過,沒想到母親對她咆哮,告訴她要自行負責一切,母親的反應讓小均很受傷,小均知道自己闖禍了,是該讓母親責備,但她多麼希望母親除了責備外也可以安慰她一兩句,陪她一起度過解決眼前的困境。在得不到母親的安慰又羞於啟齒告訴其他的人,她選擇學校的輔導中心,找輔導老師談去。

輔導老師在聽完小均娓娓訴說著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除了確定小均曉得善用學校資源處理涉及法律問題的相關事宜外,最主要就是幫助小均處理她此刻紊亂焦慮的心情。在輔導室裡,小均藉由談話發洩心中焦慮的心情,輔導老師用心的聆聽,讓小均心情得到紓解,待小均情緒比較安穩後,輔導老師也開始介紹她同理心的觀念。

所謂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瞭解他人行為、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概念,輔導老師引導小均設身處地站在商家做生意的角度來看事情,保安人員和商店經理都有他們要盡忠的職守,如果小均可以在情緒安穩後,從這些人的角度來看事情,她或許不會那麼的生氣。還有就是從母親的立場去體會母親的心情,如果小均也可以試想自己茹苦含辛帶大的成年孩子在外順手牽羊被逮到時,心中所受到的衝擊,或許小均也就比較可以原諒母親。

輔導老師也以輔導的過程為例子來解釋同理心的重要,若諮商輔導的過程沒有以同理心和聆聽為基石,就很難和案主建立互信的關係,就好像若一開始輔導老師就認定小均是順手牽羊的賊時,那就會錯過聽到複雜焦慮心情下的其它感受,如羞辱、憤怒、受傷的心情,若聽不到這些深沉的真實感受,那就會更難去瞭解小均見了心愛的飾品就往口袋裏放,而忘了結帳背後的可能動機和原因。

(之)

瑪莉氣急敗壞地打了一通電話給心理諮商師,希望可以盡速的和她談話,見面當天,瑪莉十萬火急倏倏地進了諮商室,還沒等諮商師開口,她就已經滔滔不絕說著她的故事,原來是瑪莉剛上大一的女兒在商場看到一件小飾品,愛不釋手,很自然的放進口袋裡,結帳時也沒拿出來,被發現後,商家要她等候處置的通知信。瑪莉無法相信一手調教長大的女兒會做出這種丟人現眼的事,她更不明白優渥的家庭環境怎麼會養出一個女兒為了貪那一點點的便宜而偷竊,她只記得當女兒告訴她這件事時她氣得直發抖,她對女兒咆哮,要她負責自己行為的後果,狠狠地掛了電話後,瑪莉眼淚就不聽使喚地一直流個不停,想到當初為了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離鄉背井,就希望孩子長大可以成為有用的人,夫妻分隔兩地,婚姻差一點就沒了,多年來的心酸不知向誰來傾吐,孩子不感恩不成材也就算了,還要做出這種丟人的事來氣死羞辱她,真是覺得多年來的付出,一點都不值得。這種丟臉的事也不知道找誰訴苦或商量去,只好找當年曾經上過親職教育課的老師談談,盼望可以找到一點出路。

瑪莉的複雜心情讓許多為人父母心有戚戚焉,她願意尋求專業的幫助,用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和女兒之間的僵局,強如自己一人來面對心中波濤洶湧的情緒。和諮商師談話時,瑪莉除了發洩心中的不滿情緒,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談著內心對女兒的掛心,瑪莉擔心女兒的前途會不會受影響,學校會不會知道,會不會被退學,會不會被貼標籤,留下永久的紀錄而影響到她往後的漫漫人生。

在諮商師的鼓勵與不斷的演練下,瑪莉決定用同理心和理性的態度來和女兒對話,這對瑪莉來說是一項破天荒的經驗,因為這打破了多年來瑪莉和女兒的互動模式,一直以來瑪莉都是用高壓的教養方式來對待女兒,即使她心中對女兒有許多的關愛,但說出口的卻只有無情的責罵,就像這次即使瑪莉說的內容是有理的,要成年的女兒自行負責,承擔後果,但她說話的語氣,加上後來生氣地掛了電話,好像把尋求幫助的女兒更往外推,讓無助的女兒陷入更難堪的景況。其實若孩子在十八歲之前就沒有適度的被訓練承受一些較大的責任,一旦孩子過了十八歲,父母就期望孩子什麼都要靠自己,這個不切實際的期望可能帶來更大的失望。此時的孩子仍是個小大人,需要父母的指引,慢慢地才可以負擔起更重的責任。所以當瑪莉有這個認知後,願意主動和女兒談話,這個突破也讓女兒看見原來母親也有柔軟的一面。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越是親近的家人,越容易彼此傷害,在知道傷害已造成時,一定要找到修復關係的途徑或是尋求幫助,因為家人還有長長的日子要一起過下去。瑪莉和女兒願意修復關係,這樣一來不僅樹立一個好的開始來修復將來可能的僵局,甚至也有機會來化解過去的心結,找出瑪莉女兒不小心拿了商店東西而沒付帳的背後可能原因或動機。

Mar 2011

Exit mobile versio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