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向思惟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inking  

執筆者:許秀美 Helen Hsu, LMFT

出版日: 2/2009

正向思惟

我們都經驗過,就憑"想像"要吃一個檸檬,儘管尚未真正入口,却已經叫我們口生滿嘴唾液;而"回想"一幕過去曾經發生的甜蜜或痛苦的情景時,也會令我們心生喜悅或感傷等不同的心情,這便是"想法thinking"對人身心影響的例証。再有一個由一群神經醫學科學家,透過腦波電位記錄腦部活動的研究發現,當同時給予兩組試驗人員注射感冒針時,相信感冒針重要且有效的一組,比之認為可打可不打的另外一組,有較強的免疫系統反應。這一研究更進一步証實,正向的思考模式,不僅讓人達觀、快樂,也帶來健康。

正向思考的習慣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必須經由後天不斷的學習、演練而成。一個總是杞人憂天、凡事多慮的人,不可能在忽然面臨生活變故時,發展出正向思考的方式來面對問題。筆者有幾個憂鬱症患者個案,當治療進入工作階段而需要採取個人行動時,便總是會推三阻四的以其習慣性的負向思考而說:「我做不到…我擔心…我沒有辦法…」,使得治療成效無法如預期。

正向思考除了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態度較為樂觀外,更會在面對困境時,讓我們有心力去思索解決問題的"變通方法",因為怨怨艾艾極耗精力,一旦總是沈浸於自悲、自憐中,我們的身心將呈現一種極消極、脆弱的狀態,除了長時期讓一份灰暗、消沈的心情啃噬我們,更將成為許多疾病成因的淵藪。從其他相關的研究報告也印証,我們每一個思惟、意念都直接且根深蒂固的與我們身體中的細胞及遺傳基因連結,因此負面思考方式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僅是在當下,更因其與基因連結的事實,可能及於後代。

加州舊金山大學另外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個人縱使心情不好,可是如果我們刻意透過臉上的表情仿效喜悅、歡樂,譬如微笑,由於臉部肌肉因微笑而有的牽動,適足以傳達了一個訊息給控制肌肉與腺體分泌等活動的自律神經系統,因而引起的身體愉悅反應,反倒真的令我們歡喜起來。

再者,正向思考的習慣,帶來一份正向的生活態度,並最終引致更健康的人生。一份對哈佛99位研究生所做的追踪分析報告証實,打從大學時期開始便擁有且維持正向思考模式的人,與其行近中年時期的良好健康,有極大的攸關。報告更指出,正向思惟的態度還令人較有自信,較能發現、欣賞別人的成就,較為感恩,並較容易心情平靜。另有一份就心跳、體溫、皮膚的抗電反應…等生理測定,以觀察腦部活動的研究報告也提到並鼓勵:靜坐,因為安寧的靜坐,可以提高左腦額前葉的活動量,互為因果的,該部位正是主管正向思考的中心。

最後,一定要切記,正向思惟不是等到困境來臨時才告訴自己:「看開一點…振作一些…換一個角度想想…」,而是一份學習後,每天必須練習的功課。

負向思惟

當我們遇上困難、面臨變故,或僅僅只是遭逢措手不及的意外時,除了驚慌,我們似乎容易傾向於先抱怨、憂慮、煩惱、自怨自艾-為什麼這樣欺負我…是不是要丟飯碗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我總是最倒霉…我就是這麼不成材…我活該-以致遲遲未能及時採取必要的因應措施,最終可能反因為這樣的負向思惟形成習慣後,讓想法逐漸變成信念,而造成一份負向的生活態度,使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不成材、活該",真的一語成讖。

負向思惟的形成與個人的教育程度、成長背景以及性格特質,息息相關。如果我們生長在一個較愉快、正向的家庭,加上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生活中四周圍的人重視對自我成長的提升、對成功的追求,那麼我們會在耳濡目染之下,培養出較達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反之,如果我們打從幼年時期開始,就常有被拒絕、被批判的經驗,那麼不自覺的,在成長後的求學中、工作上或人際關係間,一旦不順遂,我們下意識裡從小時候就帶上來的“自覺不足”的意念,就會作為我們看待、解讀一切人、事的基礎,而產生偏頗的負向思考模式。因此可以進一步論定,負向思惟其實與一個人的自尊、自信、安全感,有一定的密切關係。

負向思考對一個人的身心影響是全面性的。無論大人、小孩,它改變一個人腦部的生理特性、阻礙了腦部功能的發揮,還可能降低了免疫系統與智商。相關的研究報告也顯示,老人期的憂鬱症狀,負向思考模式是重要元凶之一。負向思考對腦部的影響,是讓大腦無法正確解釋、判讀來自外界人、事、物的所有資訊。因為外來的各項訊息,透過中樞神經系統,轉化成所謂刺激(Impulses)而傳達給大腦,藉著這些刺激,使我們得以能看、聽、嗅、碰觸…等,一旦這些刺激因為負向的思惟方式而被阻擋(block),我們便無法正確理解外來的資訊,亦即我們可能扭曲了我們所看到的、所聽見的、所聞到的以及所碰觸的…。這便是為什麼對治負向思惟的一個重要策略之一便是反問:我們所思惟的,是事實嗎?有根據嗎?

對治負向思惟的第一步是首先要能察覺它的存在。我們可以測驗自己,譬如當老板叫我們進他的辦公室時,看看第一個閃入腦際的念頭是什麼:「不知道自己惹什麼麻煩了;或是老板有什麼事要交待呢?」要能覺知自己思惟的模式,才可能逐步因應改善。其次,認知自己的思惟模式可以任由自己選擇,亦即"成事在人"。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反問自己:現在所想的,有根據嗎?自己懷疑張三在在背後捅了一刀,有任何可靠的証據嗎?通常在"繼之一想"之後,事情會比一開始發生時,來得澄明、清晰或呈現新的樣貎。然後,愈是由於負向思惟所帶來的極低潮惡劣的心情,愈要記得去想:真的沒有其他角度、其他方法了嗎?

負向思惟儘管傷人,我們仍可以試着反利用它來淬勵自己。只有在負向思惟如影隨形、驅之不散而深深妨礙了我們的生活功能以及身心健康時,我們不得不警覺到,尋求專業協助,已經是不可或免了。

正.負向思惟

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許多名言之一:「人生其實沒有包含太多的事實與事件(facts and happenings),而只是由一場無止盡地吹過人心的狂暴思惟(the storm of thoughts)所組成」。法國著名數學兼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也說過:「我思故我在」(I am thinking therefore I exist.)。而從多年的輔導經驗裡,筆者也可以說,自己親身目睹了每一個個案的"想法、思惟",如何在其精神健康與否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思惟有正、負兩面。正向思惟讓我們較為樂觀、自信、感恩,並易於成功;負向思考則可能改變一個人腦部的功能、降低免疫系統與智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正向、樂觀或絕對的負向、悲觀。一個較正向積極思考的人,還是會經驗到人生中的挫折與困頓,因而仍有不可免的低潮、消沉;而一個較負向消極的人,也可能在極大的變故中或失落後,忽然對人生有所領悟,而一如"置之死地而後生"般的轉變。筆者有一個長年為肝病所苦的個案,最後在經過幾次手術而必須換肝的等待中分享:「我感謝所有醫療人員的悉心照顧,我希望自己這一病例可以多少成為他們整個醫療過程中,一個試驗性的精進機會。」在此,特別要強調的是,當瞭解、接受自己所同時擁有的正、負向思考模式後,能夠盡量發揮較光明面的思考模式以取代負向思惟,才是重點。

因此當我們覺得自己處在一個事事不順、倒霉、委屈;所有遇上的人都不喜歡自己;生活中看不見意義、希望時,我們特別要記得提醒自己的正向思惟。我們可以代之一想: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希望自己能更加小心以避開霉運;雖然委屈,還是可以記取教訓;我還是可以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努力追求,那便是人生的希望…等。另外,開始留意每天身邊發生的一些微小卻足以令我們開心的事,譬如一個陌生人對我們微笑;趕時間時,一個司機禮讓我們超車;滿滿的停車場,找到了一個停車位;後院的玫瑰發了新芽;在幾天連綿細雨後大開的太陽;撿到了一個quarter…等。筆者有個老人家朋友,她會開心一整天,只為了她那胃口不佳的小孫子吃了滿滿的半碗飯。總之,別把每天都在發生的一些歡喜、愉悅的時刻,只因為它們細微,就忽略,或視為理所當然。再者,如果常以自己長年苦難、半生匱乏而怨惱、悲苦,也要記得叫自己去檢視"自己此刻所擁有的"。就有那麼一句警世語:「誰抱怨沒有名牌的新鞋好穿,就去看看那些連腳都沒有的人。」苦難固然令人煎熬,匱乏儘管教人遺憾,但是在唏噓、感嘆的當下這一刻,難道我們不應該為自己,能夠從苦難與匱乏中掙脫而倖存至今的辛勞、勇敢或幸運,額手稱慶?筆者更另有一例,一個個案在抱怨老闆難纏而辭去已有多年年資的工作後,又因大半年找不到工作自苦而尋求諮商,讓筆者不禁心生惋惜。

最後,既知思惟有正、負兩面,更了解了思惟模式的正負向可以決定於自己,那麼如何選擇,便在於我們的一念之間了。

退出移动版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