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路上-兒子的婚禮    

Marital issues: My son’s wedding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3/2007

「我已經決定不去參加大為的婚禮了。」林太太忿忿不平但很堅決的說著。大為(化名)是林太太茹苦含辛、獨自帶大、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唯一的兒子。向來母子關係都很好,因為大為是個體貼人意的好孩子,非常獨立,懂得照顧自己,從沒讓林太太操心過。一年半前,大為認識小均(化名)後,林太太感到大為正慢慢受著「那女人」的影響,母子關係也不再像從前一樣和睦,常會為一些小事意見不合而有口角。

林太太覺得小均不學著說中文,根本就不打算和未來的婆婆溝通。年輕人還私自訂終身,沒有親朋好友的見證,只憑一只鑽戒就宣布已訂婚。現在又說要結婚了,完全採用西式婚禮,不過問林太太的意見和感受。一開始,大為說會為自己的婚禮負全責,不用林太太操心,後來又說錢不夠,要林太太金錢贊助,真是氣壞了林太太。由於母子意見相左,見了面火藥味重,大為索性就不回家,這使得他們的關係更加緊繃。林太太責怪兒子不孝,他應該找一位會說中文的女孩兒來作伴,現在根本無法和未來的媳婦溝通,母子關係一定會越來越生疏。想到這,林太太就悲從中來,眼淚不聽使喚的流個不停,直嘆養兒無用。眼看著婚期漸漸逼近,林太太也心急如焚,想知道該如何是好。

看著林太太孤伶伶的一個人坐在那兒啜泣,處境令人鼻酸。原本相依為命的兒子大了要自立門戶,想到自己孤單的晚景,她感到淒涼與無助。我除了當一位忠實的聽眾,聆聽她娓娓訴說過往的經歷,肯定她養育孩子的辛勞外,我試著鼓勵她繼續和兒子保持良性的溝通,並幫助林太太練習用不挑釁的溝通方式,(如不用「那女人」來稱呼媳婦),以達到溝通的效果。另外,建議她邀請兒子一齊來接受諮詢協助。

同時也幫助她接受現狀,明白東西文化的差異,今非昔比,年輕人的世界不再相同於自己的,放手讓兒子長大負責,母親此時的角色是指引,若給的意見兒子不接受,只要兒子對未來的家庭負責,在不破壞母子關係的前提下,彼此尊重,對過往結婚的繁文褥節,也可以不需堅持,但兒子也要尊重母親的想法與感受。

林太太也要學習接受未來媳婦不能說中文的事實,媳婦不說中文不見得是和她作對,有太多的可能原因,不要只往壞的方面想;兒子也不見得是不孝故意挑個無法和母親溝通的伴侶來結婚,林太太要摒除一些先入為主的假設,接納和尊重兒子。

幾次諮商下來林太太慢慢釋懷,接受事實,她是懷著祝福的心情參加兒子的婚禮。我也鼓勵林太太開始規劃自己往後的日子,鼓勵她和就近的華人團體聯繫,參加社區活動,有健全的社交圈子,善用現有的社區資源,她的晚景絕對可以不用孤單的渡過。

 May 2013

退出移动版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