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

Eighteen years old

執筆者: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6/2011

(之)

在美國十八歲對父母、孩子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對一些人來說,這個數字似乎帶有魔力,只要一過十八歲,世界就變了樣,一切都會不再一樣了。小均是位單親母親,辛苦養大兒子小強,兒子在快滿十八歲時,經常告訴母親,只要十八歲一到,他就會搬出去住,不再和母親住在一起。這句話對小均來說是帶有威脅的,它意味著,即將失去一個兒子,每每想到快要和孩子分離,小鈞就心裡難受,除了不捨之外,還有更多的憂慮在裏頭,她不知要如何和小強溝通,她心中的焦慮常常讓她睡不好,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她決定乘著兒子尚未十八歲前,使用母親的餘威,要兒子一定要和她一起見見心理諮商師,好緩和心中的憂慮,也希望藉此可以和孩子好好談談。

當他們母子出現在我的診室時,我其實有些訝異,因為一般像小強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會那麼容易接受母親的建議就跟著母親來的,小強不僅來了,也非常的健談,一點都不忌諱母親就在身旁。在幾次和小強的單獨會談後,我大致明白他們母子的癥結是在哪裡。

小強認為十八歲代表他已經長大成人,翅膀硬了,可以離開母親的羽翼,展翅單飛了。他覺得身旁的同學都即將離家唸大學去,沒有理由他要和人不一樣,和母親同住就好像告訴四周圍的人,他還是孩子,是母親的baby,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至於為什麼不能等到開學後再搬出去,因為他一刻鐘都不想等,他不想忍受和母親在一起時,要聽她的叨叨唸唸,他決心要爭取他十八歲後的自由。當我細問搬出去後如何打點自己的生活時,他振振有辭地告訴我,他多年來有些積蓄,這些錢來自於他的零用錢,生日和過年時所收到的紅包,這筆錢來維持暑假的開銷,絕對綽綽有餘。當我請他告訴我他生活中有可能的開銷時,我發現他忽略了許多生活中的花費,

我告訴小強從他不惜花光他多年來的存款都在所不惜,我絕對可以看到他要成為一位成年人的堅定決心。我也特別強調,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他的行為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他的年紀正處於要和父母分離,努力界定自己和父母是不一樣的獨立個體,是一位有自己獨特想法和個性的成年人。如果他願意的話,我很樂意幫助他和母親有一個比較平和的過渡期,我歡迎他再回來看我,一起努力找出方法,制訂一套更周詳的計畫,讓他邁向更成熟的成人道路,同時也能和母親維繫一份良好的關係。我原以為這位迫不急待要長大的孩子是被母親強迫來的,不會理會我的建議,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常常認為自己的想法最好,不太願意採納他人的意見,沒想到小強歡喜接受了我的邀請,承諾下周會再來看我。〈待續〉

(之)

小強將滿十八歲,他告訴母親,一旦他滿了十八歲,他就會馬上搬出去住,母親非常憂心,想要乘著兒子尚未十八歲前,她還有影響力時,去找心理諮商師和兒子 好好溝通,所以兩人才會一起出現在診療室裡。在談話的過程中,小強出乎意料的合作,很願意說出心中的想法。他迫切地想盡快讓自己長大成人的動力,受到諮商師的肯定。他之所以願意再來見諮商師,是為了好奇想聽聽專家是如何看他自認為妥善的計畫。

小強的如意算盤是他可以住在一位父母都不在身邊的同學家,如此一來,他就可以省下租房子的開銷,至於三餐,他也沒打算自己作,反正在加州叫外賣是很容易的事,特別是在這一段時間裡,一群好友就要各奔前程,飯局非常多,絕對不用對食物來多費心思。如此一來,最重要的吃、住都搞定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他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母親要大驚小怪,天天在他耳朵邊叨叨唸唸的,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他很慶幸這樣的日子就快要結束,他很快就要有清靜的生活了。

當我再問一些更細節的生活問題時,我發現小強的搬出去住比較像是渡假的心態,他的衣服還是會拿回家洗,車油錢還是母親出,手機費用也還靠母親,就更別說他曾想過獨立生活也要包括水電費用,車子保險,醫療保險了。他認為這些花費他將來住在學校宿舍都不需他操心,而且他認為母親早就為他準備了教育基金,這筆錢存了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支付他念大學時的所有費用嗎?至於住在朋友家的一切日用品,小強認為朋友應該不會和他斤斤計較,因為他只不過是短暫的住一陣子罷了,朋友應該會罩得住他。他的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我真是希望不會給他日後帶來什麼樣的麻煩。

其實在我們生活週遭像小強這樣的年輕人還不算少數,這些年輕人一直被保護得妥妥貼貼的,不用為生活來費神,生命中最要擔心的可能就是學業成績有沒有不落人後,和同儕相較起來,不要太遜色,除此之外,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有父母照顧處理,年輕人不用為這些來費神,因為父母大都認為只要孩子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特別是在這個異邦中,更要打好基礎,為日後可以在社會立足早做打算。至於其它的生活雜事都是其次,洗衣、做飯、做家事等,將來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用特別費心思去教。有些孩子在這種安逸的日子裏,對讀書工作都缺乏動力,因為不認為有必要努力工作,或學習和人相處,反正生活什麼都不缺。我想大概也就是這樣的心態,孩子失衡的成長,就像小強一樣,只會讀書,但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卻嚴重不足,只想到藉助他人來打點,沒想到要自己承擔,更不要說會居安思危了。〈待續〉

(之)

小強的母親小鈞擔心兒子十八歲後搬出去無法自理生活,特別是小強有氣喘病,如果朋友家的居住環境不適合小強,小鈞擔心兒子氣喘病又犯了,她又不在身邊,如何能幫得了兒子渡過難關,每想到這,她就不免多說兒子幾句,想確認兒子可以照顧好自己,她的好心常換來兒子的憤怒,兩人本來就說不到幾句話,現在兒子更是避著不見她,讓她心裡更焦急,才會想到求助專業人士。

和小鈞談了幾次,我發現真是天下父母心,她的憂心是許多父母親共有的經歷。兒子小強快要十八歲了,小鈞的好言相勸,如果兒子不採納,不要重複一再說同樣的話,免得變成說教或是嘮叨,屆時兒子只會躲母親躲得遠遠的。小鈞能做的就是讓兒子用自己的方法,學到他的寶貴人生經驗,雖然百般無奈,但總比兩人形同陌路來得好。小鈞要盡可能和兒子維繫一份和諧的母子關係,也只有這樣當兒子遇到困難時,母親才有機會來幫助或指引小強,如果母子關係惡化,兒子在外發生了什麼事,也不會想回家來告訴母親,那時不管母親有什麼好的想法或做法,都會使不上勁了。

後來小鈞和兒子小強又一起來了幾次,小強知道母親的憂慮後,態度比較軟化,小鈞也承諾盡量不嘮叨,母子關係有進步後,也討論了幾次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接著就是希望一切都平順,如果有意想不到的情形發生,兩人也都樂意用積極健康的態度來處理。

雖然小鈞像其他為人父母一樣會擔心孩子離家後的生活,然而我也發現因為她是單親,在教養兒子上,有許多時候因為不想造成兒子對她的反感,而避重就輕,深怕已經離婚沒有給兒子完整的家,絕不能再讓兒子討厭她,也就是這樣的心理作祟,她很多家務都攬在身上自己做,使得她錯失了許多良機來好好訓練、教導兒子小強。單親父母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單親而不敢管教孩子,單親本身就已經非常的辛苦,千萬別帶著愧疚、欠孩子的心理來養育孩子,這樣很容易會讓自己吃力不討好,一定要好好想辦法讓孩子分擔肩頭的擔子,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大家好。

如果單親父母有一些心結未解,要勇敢去面對化解,正視自身問題才可以用更健康的態度來養育孩子。小鈞要處理自己的情緒,找人談談,或是參加一些活動讓自己的生活有些調劑,或是和心理諮商師談談,經由與人傾談的過程中,有時會看到自己盲點,或是心情得到抒發,單親父母也可以像其他父母親一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循序漸進,諄諄善誘,幫助孩子在十八歲離家時,心智、心態上更準備好可以去面對成人後的許多新挑戰,讓這段過渡時期可以更平順。〈待續〉

(之)

孩子在十八歲離家前,父母可以從幾方面來幫助孩子準備成人後所要面臨的許多挑戰。

心智上,孩子要學習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父母要根據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或成熟度來適時給小孩有決定權,自己作決定。孩子還小時,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吃什麼、穿什麼,這選擇是父母已經想過的,也就是不管孩子選什麼都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可以透過選擇來增加自信,有參與感和動力去執行完成任務。稍長後,孩子的選擇會帶來一些行為後果,孩子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來負責。

孩子從小就可以分擔做家務,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成熟度,適時地給與孩子適當的家務,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孩子慢慢地自理自己的生活。例如打從幼兒二、三歲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將玩具收好,玩完後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孩子可以幫忙父母將衣服放進洗衣機,乾衣機,打翻的牛奶、掉了的食物和孩子一起清理乾淨。孩子漸長後,給予的責任可以慢慢增多,從不同的家務到打點食物,都可以適時的讓孩子參與,讓孩子養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否則等孩子到了十八歲,上了大學,很難調適,因為樣樣都得自己來,說不定孩子可能每次回家還會帶一大堆換洗的衣物回來給父母洗。我曾聽過有人在搬家的時候,發現多年前子女唸大學裝在垃圾袋裏有待清洗的衣物。孩子若從來都不需自理生活,一旦離開家後,要再學習會更困難、更辛苦。

這樣自理生活的訓練應該不分男女,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已漸漸式微,要維繫一個家庭,從賺錢、家務、養育孩子,許多時候要靠夫婦雙方一起分工,一起努力,如果有一方在結婚後,只會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處處要人服事,會造成不少婚姻的爭執。在我多年的婚姻諮詢經驗中,看過許多的婚姻問題是來自家事的分配與參與,倘若父母從孩子小時就訓練一起分擔家務,將來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受用。

訓練孩子從小如何使用金錢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一個人的金錢觀受父母很大的影響,孩子耳濡目染從父母身上學到許多功課,父母花錢不眨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或是追求名牌,很容易造成孩子物慾重,買東西不懂節制,像一些極端的例子,如有些人平時會在商店順手牽羊,並不是沒錢,而是無法克制自己想擁有某些東西的慾望,鋌而走險。或是也有父母什麼都捨不得花錢,一旦孩子自立後,會努力追求名牌以彌補過去的不足。時下不少年輕人不管用什麼都是要最高檔的,貴就是好,有的是伸手牌的,用父母的錢,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有的是自己努力賺錢打工,入不敷出,來填滿心中永遠無法滿足的物慾,這樣的人或許外表光鮮亮麗,私底下卻可能是負債累累。〈待續〉

(之)

上次提到父母可以在心智,家務上來訓練孩子獨立,金錢上也是。

父母若可以以身作則,當省則省,當用則用,可以成為孩子很好的學習對對象。如買東西時先想想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有預算嗎?家裏有地方可以擺放嗎?盡量減少或付清信用卡債,避免淪為卡奴,依據小孩年紀或心智成熟度讓小孩知道家裏的開銷,如何量入為出,開源節流,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我曾聽一位高中生說,沒錢ATM領就好了,他沒想到,ATM的錢也是要父母辛苦賺才有的。或是像有些孩子身體有特殊需要,常常要看醫生,有很多的醫療保險帳單,這些也要適時的讓孩子知道,孩子才可以在要離家單飛時,有比較合理的期望和計畫。

至於要不要給孩子零用錢,好讓孩子從小就學習管理好自己的錢財,這個議題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孩子零用錢給多少、如何給,也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學問。的確有孩子因為有零用錢而懂得如何去規劃、善加利用自己的錢,但也有研究報導指出有零用錢的孩子缺少工作的動力,因為少了自己賺錢的驅動力,反正錢夠花,沒有那個必要辛苦賺錢,而造成宅男、宅女或是啃老族的增多。

我認為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決定,如果孩子懂得如何去規劃、善加利用自己的錢財,做事有動力又負責,那可以鼓勵孩子繼續管理自己的錢,甚至適度請孩子參與管理家裏的某些開銷,如水電費用,電話帳單。至於孩子如果是比較被動,缺乏動力,父母要試著讓孩子知道錢是要努力、有付出才可以賺到的,如要做家事才有錢,或是孩子夠大了鼓勵他們要自己賺錢支付自己的某些開銷,如外食,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勵孩子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有些家庭經濟狀況優於一般人的,父母甚至給孩子一筆基金,讓孩子學習如何創業,讓孩子有些動力去完成一件事情,學習負責任,解決問題的態度。對於不愁吃穿的家庭,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做些義工,有益他人或是貢獻社會,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福,看到自己被需要,在給予的同時,自己心靈得到滿足,才會覺得生命有意義,生活有方向。

父母按著孩子的成長適時地放手,讓彼此可以健康的成為獨立的個體,而非一輩子都處於依附的黏稠關係,這樣一來不僅不健康,生命也難成長。我曾看過有父母天天打越洋電話叫醒在美國的成年孩子,也有父母一直補貼孩子的經濟,一旦父母不在,孩子的狀況也陷入困難。所以要趁著還有指望的時候訓練孩子,無非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自立,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任,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Jun 2011

Exit mobile versio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