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侯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執筆者: 林慧娟 Ruth Lin, LMFT

出版日:  6/2013

前陣子因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中國大陸四川的地震,常常會在報導中看到或是聽到創傷後壓力症侯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到底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侯群(PTSD)?它就是當人們遭受到極度創傷事件後,如地震、水災、戰爭、被虐待、強暴後的身心反應。

創傷後壓力症侯群(PTSD)不見得一定需要是驚天動地的自然災害或是人禍才會造成,像是有人在經歷車禍,目睹暴力驚悚畫面後,心理處於極度的恐懼之下,也會出現PTSD,只要我們對它有所了解,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症狀,也發生在不少人身上。這些惱人的症狀是可以尋求幫助的,藉由專業人士的治療,病症可以得到緩解,甚至康復的。

小均在小時候,因為父母忙於生計,無法照顧她,於是把她託給祖父母照顧。因為是寄人籬下,又是住在大家庭裡,只要大人有什麼要求,她都會盡量的去做、去配合,心中只希望討人歡心,只要大人開心,父母開心,自己就更開心。但是祖父母重男輕女,只要有小孩子惹的禍,大人不分青紅皂白,她總是被打的份,大人用她來殺雞儆猴,告誡其他的孩子,不當行為的後果會是怎樣,所以經常她自己也覺得很莫名其妙,為什麼會平白無故的被挨打。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小均發展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很會察言觀色,學到要辛勤工作,才可以討人歡心。後來她遇到一位男子,對她獻殷勤,不需要她做什麼就能享受到被愛的感覺,很快的,她和這位男子結婚組成自己的家庭,剛好也可以趁此機會離開祖父母的大家庭。婚後她努力工作供先生上學,先生拿到學位找到一分優渥的工作後,有了婚外情,和她離婚,小均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和未成年的孩子,離開前夫,和傷心地,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重新生活。

小均茹苦含辛的帶大孩子,孩子也很爭氣的進了醫學院,準備作一位救人的醫生。日子好像倒吃甘蔗,苦盡甘來,可以享清福了,但卻發生了一次意外,在一次上班停車的時候,有一位歹徒,試圖開她的車門,想劫車逃逸,還好車門是上鎖的,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執法人員及時抵達,遏止事件的發生。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沒想到小均的惡夢從此開始,她無法入睡,怕她一旦睡着了就夢見當天的景況,歹徒兇神惡煞的眼神震懾了她,不管是清醒或是睡覺,那對眼神好像一直看著她。這樣子的情況讓她睡不好,身體無法得到休息,又害怕上班表現不佳,又不想每天上班時要經過事發當時的停車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司要她尋求專業的幫助。

小均因為劫車事件而造成她有PTSD,在治療的期間,那對兇神惡煞的眼神,也喚起她小時幼年的傷痛,祖父母打她的眼神也就像那位歹徒的眼神,充滿暴戾,猙獰,要致人於死的眼神,讓她完全的被擊倒,她的心就像受撞擊的玻璃,支離破碎。(待續)

﹙之

上次提到創傷後壓力症侯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它是當人們遭受到極度創傷事件後的身心反應。它不一定需要是驚天動地的自然災害或是人禍才會造成,像是有人在經歷車禍,目睹暴力驚悚畫面後,心理處於極度的恐懼之下,也會出現PTSD。只要對它有所認識,不難發現四周圍也有人正在受著這病症的干擾與痛苦。若幼年時或是過去曾有嚴重的創傷,特別是長期處於創傷、恐懼的壓力下,日後在經歷嚴重的重大事故時,就容易出現PTSD病症。 

上次案例中的小均就是因為在一次差點被劫車的經驗後,出現症狀,這事件也連帶的勾起她幼年時所受的創傷,需要被治療。 

PTSD 的表現方式

PTSD的患者經常會感受到創傷的經歷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常會有睡不著,做噩夢的症狀,就如同小均被劫車的畫面在腦海裡會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出現,歹徒那對兇神惡煞的眼神,在她心中揮之不去,那眼神也喚起她幼年時的傷痛,那時祖父母打她的眼神也就像那位歹徒的眼神,充滿暴戾,猙獰,要致人於死,每次只要想到這就會讓小均顫慄,睡不著,也不敢睡,深怕一旦睡著了,又要再次經歷被脅迫,生命受危險的驚恐中。 

患者也會盡可能避免接近和創傷有關的人事物,就像小均害怕再回到事發的地點,雖然盡可能避開,但後來還是因為心中巨大的恐懼而無法上班。有些人的防衛機制甚至於會記不起事發時的情況。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況像是有些人目睹車禍的發生,會繞路而行,或是第一人發現自殺的死者,不能再待在同一個房子,或是無法經過死者的房間。往往這些心理震撼會讓一些人情緒上受到極大的波動,有些人會像驚弓之鳥,或是捕風捉影,非常的神經質,讓自己經常處於緊張,害怕,易怒的情況下,注意力無法集中,生活和人際關係受到影響。 

處理方式 

當發現自己或是身旁的人有上述的症狀時,要尋求專業幫忙。在治療上,目前常用的有藥物治療,談話心理治療,小組治療。藥物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患者的睡眠,焦慮,焦躁的情況,讓身體機能得到休息。談話心理治療讓患者可以把心中的負面情緒表達出來,而避免因為壓抑而產生的日後身心問題。透過談話治療也可以抽絲剝繭,轉換自己不健康的思維模式,或是處理過去未處理的傷痛。在小組治療理,患者可以從其他小組成員學到原來自己並不孤單,因為和自己有相似病情的人,也經歷了類似的心路歷程,在康復的路上彼此學習,打氣,甚至彼此借鏡。 

只要患者有病識感,有心改善自己的狀況,積極和專業人員配合,遵循醫囑,康復是指日可待的。

 Jun 2013

Exit mobile version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