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少年交友談約會暴力: 安娜的故事 

Dating violence (Anna’s story, part 3)

執筆者:蔡欣 Mary Tsai, LMFT 許秀美 Helen Hsu, LMFT

出版日:  4/2007

(三)  

安娜的故事簡介:安娜是一個較缺乏自信、自我評價也較低的17歲女孩,為了在同儕團體中有所歸屬、在同學間不落人後、最後還能在她的死黨面前揚眉吐氣,誤交了也是自尊、自信較低的男友布萊恩。布萊恩從一開始的體貼關心,到後來的不耐、不屑及至動粗,安娜經驗了青少年男女交友過程中所謂的〝約會暴力〞,本文即將就此一問題做一探討。

從許多研究報告中,有關〝青少年男女約會暴力〞(Teen Dating Violence)的統計數字顯示,每3個至11個青少年男女的交往中,就有一位遭受約會暴力。讓我們先來界定何謂約會暴力:在青少年男女交往中,有任何一方試圖在身體、情緒或性愛上,主導、支配、掌控、強迫另一方,約會暴力便可成立。另外,如果經常待以羞辱、批評、責罵或禁止對方其他的私人活動,甚至只是口頭威脅要使用暴力,也都構成心理、精神上的約會暴力。約會暴力可能發生在一對剛認識不久的男女身上,也可能在交往已久的男女關係中,長時間存在着。約會暴力的發生,不分種族、社經地位、性別取向…等,值得一提的是,約會暴力的受害者,往往以青少女居多,約佔30%到50%的比例。

在論及約會暴力的防範之前,讓我們先了解從交往對象的那些行為表現上,可以預知可能發生約會暴力的警訊:1、認識不久就感受到來自對方的壓力,譬如要求嚴肅的一對一交往,或索求性愛關係;2、認為嫉妒與佔有是愛的表現;3、對方經常性的、沒有商量餘地的逕自做決定;也不允許有其他私人的聚會或家庭活動;4、出言不遜、謾罵、叫囂,或甚至背後詆毀;5、對方酗酒,嗑藥,易怒,歸咎他人,對動物、小孩表現殘酷、凶惡的行為;6、威脅使用暴力;7、在過去的交往關係中,也曾經動粗。

接着,讓我們來談談如何避免或預防約會暴力。毋庸置疑的,整個防範措施必然是着眼於〝安全〞的考量:1、事先知道今天約會的計劃(要做什麼?要去那裡?);也起碼讓父母或朋友知悉;2、初相識時,最好能同時與其他伴侶一起約會;3、切忌因酒影響自己對突發狀況的判斷或因應能力;4、如果必須與一個不熟識的人搭便車,要讓第三者知道;5、在交往過程中,要有自我主張,勇於說〝不〞;6、找到一個可信賴的成人,譬如父母、師長、朋友,傾訴你的經驗、疑慮、害怕…等;7、建立正確的觀念:約會暴力不是你的錯;你無法透過改變你自己而使施暴者改變;尤甚者,除非尋求專業協助,施暴行為往往每下愈況,變本加厲;8、另外,父母嚴謹執行〝門禁時間〞的規定,也是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防範方法。

退出移动版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 Switch to a production site key to remove this banner.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Toolset.com as a development site.